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中地区拥有宝贵的民俗音乐文化形式,传统的笙管乐社—音乐会已融为村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音乐本身的娱乐、审美、表达情感的功能外,还承载着与“神灵”交流,民间重要礼仪节日、婚丧等重要仪式的实用功能,音乐会伴随着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广大村民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传统村落里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逐渐淡化,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也逐渐抹平了农忙和农闲的传统时间观念,建构在农业社会之上的信仰仪式也逐渐消失,这一切成为冀中地区村落所共有的时代语境,改变着传统音乐传承模式。音乐会随着村落的改变逐渐丢失了传统的部分功能,同时也没有了“官房子”、“会神”、“碑文”等传统乐社运作中的重要元素,慢慢失去了其在村民认知结构及行为中的意义,在寻找到新的有效的运作模式之前,其传承不可避免的面临危机。 通常情况下音乐会是指在观众前的现场表演,通常是音乐的表演。《冀中音乐会》讲述的是冀中地区乡间村落活跃的一种音乐组织---音乐会。这部专题片对音乐会的组织形式、演奏形式、乐器及社会功能做了详细的解读,并邀请工作在一线的专家学者、文博交流馆领导、民俗音乐的国家级传承人,对以上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笔者将以上资料收集整理,加上艺术化的加工制作,就是希望能够让传统的民俗音乐的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喜爱并能在传播中贡献自己的微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