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一项公共服务。优化环境质量是一种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举措。然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发展不足、转型不够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造成了当前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协调的现状。由于环境“公共品”的属性,决定了市场难以有效的提供这种产品,因此政府的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也提出要建立民生性财政,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的支出偏好和竞争行为直接影响着公共品的供给,而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又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的支出结构。因此,将环境质量地区差异放置在财政分权背景下进行动态和系统的阐述,对于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政策、推进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我国财政分权、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财政分权及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理论分析探讨财政分权影响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的直接和问接效应,并建立理论模型探讨分析的合理性;然后通过选取不同的财政分权指标和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的污染指标,并基于相应数据采用无量纲合成法和基尼系数测算分析我国2005年至2013年间各地区财政分权程度和环境质量差异水平;最后在现状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定动态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及相关控制变量对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分权可通过直接效应缩小环境质量地区差异,但作用于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抑制上述效果。此外,财政分权扩大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对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则表现为缩小作用;在控制变量层面,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外资利用情况也对环境质量地区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