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FAMILY”广告为例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且常见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致力于语言现象的隐喻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然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以画面,色彩,声音以及其他非语言符号在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息时代。人们的交际方式从单一模态转向了多模态。因此,对于隐喻的多模态研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旨在维护社会道德、提升公众社会意识的公益广告是图文视听互动的典型代表。为此,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传统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本文以定性研究为主,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FAMILY公益广告,本文呈现了在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的识别与阐释过程。同时,本文对多模态隐喻的运作机制加以解释,并将其运用于对“FAMILY”公益广告的分析上,如此一来,目标观众认识理解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过程得以呈现,不仅拓宽了多模态隐喻理论研究,也为传媒工作者提供导向。此外,本文还对之前多模态隐喻研究中很少涉及到的诸如背景声音,百科知识,文化特性等其他影响多模态隐喻构建的因素予以研究。  在某种程度上,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了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首先,它进一步证实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在本质上是隐喻的,不仅在语言符号中,而且在非语言因素中。其次,与传统的概念隐喻理论相比,多模态隐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Forceville的研究及对公益广告的分析,本文拓宽了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多模态隐喻属性及其表现的理解。最后,在这项研究中,多模态隐喻的相关理论被运用于公益广告的理解和分析中,观众对于公益广告理解的认知和心理探索不仅使得对公益广告的识解更加精准、更加全面,也为大众传媒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我厂属于大庆外围油田,油田地面条件恶劣。油井产量低、地面依托性差等种种不利条件制约着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2011年,我厂规划在古龙油田建设369口油水井(油井258口,水井11
通过流压与套压的关系式,提出合理控制套压可以实现增产的目的,并通过现场试验得出了不同沉没度级别抽油机井的合理套压值,力争能指导实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她以杰出的叙事天才和对罪恶的奴隶制度的深刻揭露而闻名。这两者的自然结合在她的名著《宠儿》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条件已日趋成熟,同时移动学习也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