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与三阴三阳相关的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VB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脾胃学说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三阴三阳理论也广泛的应用于中医学各家学说当中,其中,以《伤寒论》对三阴三阳的临床应用最为全面。脾胃学说与三阴三阳学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而现有文献当中,并未有脾胃与三阴三阳直接关系的深层研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当中,实质是以脾胃与三阴三阳深层关系的具体应用,但据目前研究来看,尚缺乏以脾胃与三阴三阳关系为切入点深度探讨《伤寒论》六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不利于后人在临床应用中把握关键机制。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三大部分进行,分别使用如下方法:第一部分采用传统文献分类整理研究方法对文献中有关三阴三阳和脾胃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系统总结归类的方法,对三阴三阳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度挖掘,找出脾胃与三阴三阳之间内在联系的关键点;第三部分通过文献分类整理的方法,基于脾胃与三阴三阳关系的理论体系,对《伤寒论》六病的发病、传变、治法、预后以及六病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以后更好临床应用《伤寒论》提供新思路。结果第一部分受“一分为三”哲学思想的影响,且三阴三阳是根据阴阳之气多少一分为三而来,此处的阴阳之气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之气,因此三阴三阳是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三阴三阳当中,存在着势和量的不同,因此对人体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动静、温濡、内外是三阴三阳的六大基本生理功能,三阴三阳的属性必须依附于人体的结构才能体现出来,三阴三阳之间的表里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阴三阳具有时、序特性。脾胃居中央:脾胃主仓廪,脾胃主气血,脾胃主五脏,脾胃主气机;脾胃灌四旁:脾胃主清浊,脾胃主四肢,脾胃主散精于腠理。脾胃具有时空特性,脾胃升降是其动力源泉。第二部分脾胃居中央,中央含三阴三阳之气;脾胃灌四旁,四旁当中亦布散着三阴三阳之气;三阴三阳含有脾胃之气:三阴三阳应象的五脏、三阴三阳应象的气血、三阴三阳应象的经络、三阴三阳应象的六脉当中均含有脾胃之气,均依靠脾胃的生化及推动运行。三阴三阳时空具有互用关系,“六时”能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在这个运行当中,人体五脏也随着三阴三阳的运动呈现时间上的节律运动,而脾胃作为中土之枢,对脏气在时间和空间有运代作用。“中土之枢”既是三阴三阳欲解时得以维持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第三部分《伤寒论》阐释的是六病,我们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建立在脾胃与三阴三阳关系理论基础上的阐释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著作,伤寒论中处处体现着脾胃与三阴三阳之间的病理关系。对《伤寒论》中若干疑难问题中,列举了桂枝汤啜热粥问题,小建中汤“建中”问题,葛根芩连汤“利遂不止”问题,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的“心下满”问题,阳明病之“中寒”问题太阴表证中“系在太阴”问题,厥阴病的易“除中”问题等。结论《伤寒论》是以脾胃与三阴三阳理论体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的医学专著,《伤寒论》中六病本身就是对三阴三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深刻揭示了三阴三阳的病理变化,而张仲景在著《伤寒论》时,把脾胃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全书中六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法方药,演变预后以及预防调护等方面都无处不贯穿着脾胃思想。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为研究伤寒论与临床应用伤寒论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梁旭鹏王樱桃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存在市场定位偏高,产品同
冷战后的中亚地区急剧“升温”,中亚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引起各大国的竞相角逐,被“惊醒”的俄罗斯对中亚的理解发生质的变化。本文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国际政治
境外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税务工作较为复杂,由于EPC工程涉及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运行等各个阶段,参与主体众多,各环节分包商资质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呈现出管理难度增强的态
[目的]鉴定由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发的猪疫病并进行病原特性分析。[方法]采集湖南湘潭(编号为HN/XT)发病猪的组织和脏器
德雷福斯事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上发生的一起轰动世界的事件。由于事件中的主角——犹太籍军官德雷福斯的特殊身份以及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使一起原本普通的军事间谍案
教育统计学随着统计原理与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在探讨中国教育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教育统计工作存在
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探索企业双元创新的形成机制。高层管理团队(TMT)网络特征(中心性、稀疏性)代表获取企业外部资源与信息的能力,通过组织知识创造过程(知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