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金融支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掀起了内陆地区开放的新高潮。四川省作为内陆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处于交通的末端,也并非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地区,开放程度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发展能否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经济,是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形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提高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增强竞争力,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关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有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么金融发展对于内陆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此为研究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金融在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强化其支持力度,促进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探究了金融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金融发展会通过融资成本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技术促进机制、资本积累机制和规模经济机制等五大机制对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论文的实证部分主要包括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一是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二是利用第一部分实证的的测算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金融发展对其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建立包括对外开放度、对内开放度、开放经济支撑度和开放基础支撑度四个层面共17个指标的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进行权重赋值,得出2001-2017年间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IOE,发现IOE在2001-2017年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只有在2008年出现短暂的下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当年四川汶川地震对于部分评价指标产生的冲击;第二部分的实证将金融发展细化为金融规模FIR、金融结构FSR、金融效率SLR三个层面,并将金融发展的三个层面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第一部分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算结果IOE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1)当给金融规模指标FIR、金融结构指标FSR和金融效率指标SLR一个正的标准差作用时,各项指标对于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指标IOE产生的作用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滞后,尤其是作用的峰值均会在多期之后产生,但每个指标对于IOE的产生结果不尽相同;(2)总的来看,当分别给金融规模指标FIR、金融结构指标FSR、金融效率指标SLR一个正的标准差时,三项指标均会对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标IOE产生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三者作用程度不同。从具体数值来看,金融效率指标SLR对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金融结构指标FSR,最后是金融规模指标FIR,即按照对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来排序,金融发展的三个指标依次是SLR>FSR>FIR;(3)从长期来看,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会对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持续上升的推动作用,金融规模的扩张短期内会对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推动作用会逐渐下降,本文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做了可能的解释。最后从金融效率提升、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规模扩张的角度提出四川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信息技术持续完善的总体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综合利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高端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有效激发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对于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和协同发展、促进城市群结构升级优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
学位
中国区域经济已历经众多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空间结构支撑。当下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导向,在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重点发力。其中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不仅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为省内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在西部省份尤为明显,一个典型现象是省会城市不断虹吸全省各种要素,造成其他城市与省会城市发展差距明显。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带来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经济走廊,肩负着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区域协调新棋局的重大举措。同时,技术创新是制造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产业集聚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一方面,技术创新在制造业领域较为集中和活跃,也是各国抢占经济增长制高点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有利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也是工业化
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意义重大,其通用性特征和技术进步效应有助于全产业的转型升级,但该命题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上的支撑却十分有限。为清晰理解这一过程,本文进行深度剖析:将人工智能区别于一般的技术,微观分析其如何作用于经济要素再反映到结构变动上,为此梳理出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内在逻辑及作用效果。同时,考虑到人工智能有强化就业空间极化
省会城市作为一省省会,集聚了众多资源和要素,是一省的核心地带,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乃至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排头兵”。近年来,安徽、江西、四川、河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通过撤县设区、区域规划调整等方式积极扩大省会城市规模,通过产业升级、交通布局等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的影响力,“强省会战略”已然成为中西部各省推动经济发展的普遍选择。不仅如此,甚至东部地区也刮起了一股“强省会
县域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层级,当前我国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以及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川省县域数量众多,位居全国首位。截止2017年底,四川省县域经济总额17354.6亿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