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馆到会所之“会”的文化嬗变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会所与明清会馆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作为社交场所,从会馆到会所的演化过程中,体现了商人组织关系的变化。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设计元素亦在会所里体现出来,文化的回归现象借以部分商人及会所这个载体得以重现。   文化既是空间的精神,空间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以“会”为中心对从会馆到会所的文化和空间嬗变展开研究。在会馆到会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工商会馆和商业会所这一类型的建筑上,透视它们本质上与表象上的同与不同。   从会馆到会所的发展中,有许多不同的文化现象,这一变化的过程,作者称为“会”的文化嬗变;而在这过程中亦有自始不变之处,所谓文化的不变性,也是它的传承性。从会馆到会所的发展中,因为相聚的方式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空间,亦有变化、甚至突变的空间模式,为“会”的空间嬗变。   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会”上面,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是会的时代变迁,这个部分主要是把从会馆到会所的演变及其时代联系起来,阐明会馆和会所的渊源关系,阐明把商人组织关系载体的嬗变和从会馆到会所的本土文化的传承做为线索的理由,此部分为研究的基础;   第二是会的文化嬗变,这是本文的主要部分,意欲将从会馆到会所作为线索,从会的名字、会的初衷与根基和会的社会功用三个部分来考究商人、商业和会的文化意义;   第三是会的空间嬗变,这部分是与文化嬗变同样的研究重点。意欲将从会馆到会所作为线索,从以神会、以戏会、以茶饭会和以议事会五个部分来考究其“会”的空间变化,使其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不变因素。   本文并没有单独提取一种建筑,而是将一个字——“会”作为重点,它本身就隐含了两个线索:变与不变。作者意欲找出空间与文化的嬗传承下来的不变,在得到不变的结论后追问其意义,并对建筑及建筑学进行深思,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宗旨。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水环境治理工程正由城市迈进小城镇,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选址合理性综合评价是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绩效的一个重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大量出现,城市避难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因素。本文从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出发,试图介绍一种较为适用的城市避难场所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各类建筑及住宅小区在有限的空间和面积上高度聚集。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热环境,特别是居住区热环境不断恶化,在这
随着我国愈加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老年的医养问题愈发明显。医疗机构和各种养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前者侧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后者缺乏专业指导,水平发展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往往使老
人们在想到地中海城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整齐划一的白色房子,而想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时,脑海中不自觉就会浮现出连绵不绝的红色屋顶。但当想到我们国家的首都首尔时,却很难在脑海
历史城区是赋予当地特色且具有建筑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区域。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独有的历史名城和内在的建筑形式。武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
玻璃幕墙建筑造型别致、外观独具魅力,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形式。玻璃幕墙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光学性能与传统围护结构不同,它在带来美观通
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一元论价值观导向排除主体介入并强调完全客观的理性主义,科学思想逐渐成为唯一合法的对现实的解释。19世纪的都市化过程,城市建筑变成标准化的商品,并呈精确的
当代的建筑和规划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惑,表现为:一方面,当代建筑和规划设计中格式化现象普遍,另一方面,设计师在面对纷繁的外来设计思潮,如何保持自身设计的特色,形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