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区出现以IgA为主的复合物沉积,在我国占经肾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35~40%,大约有1/3的IgA肾病患者在10-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临床实践中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或组织学上硬化的证据)是评估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专家推荐IgA肾病应进行分级治疗,综合支持治疗是IgA肾病分级治疗的核心。中医药在减少IgA肾病急性发作、降低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进展都具有一定优势,最新的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已经发布。但如何发挥中医药辨证分型在1gA肾病分级治疗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分层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中医分级治疗IgA肾病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现场调查2013.5-2015.3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IgA肾病患者。参考最新IgA肾病指南的辨证分型标准对入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初步探讨不同危险分层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结果1. 一般资料1.1 2013.5-2015.3在广安门医院肾内科进行肾活检病理诊断的IgA肾病患者99例,根据排除标准,排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例,本研究共纳入IgA肾病患者96例。其中男性53例(55.2%),女性43例(44.8%),男女比例1.23:1。平均年龄40.2±11.84岁,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1岁。男性平均年龄40.17±12.36岁,女性平均年龄40.23±11.25岁(P>0.05)。1.2 96例入组患者中低危组22人(22.9%)、中危组60人(62.5%)、高危组14人(14.6%)。2. 临床资料2.1 96例患者平均血压为132.18±15.112/83.3±12.36 mmHg,中危组出现高血压人数为27人(占中危总人数的45.8%),高危组出现高血压的人数为7人(占高危组总人数的50%)。组间比较高危和中危血压没有差异(P>0.05)。2.2 96例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为2.04±1.79g,不同危度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之间存在差异(P<0.01)。2.3 96例患者平均eGFR为74.12±31.33ml/min/1.73m2,高危组的eGFR最低为50.38±30.99 ml/min/1.73m2,低危组最高为95.96±29.59ml/min/1.73m2,各组间eGFR存在差异(P<0.017)。2.4 96例IgA肾病患者,低危在1期居多,中危组主要分布在1-3期、以2期人数最多,高危组则4-5期比例有所增加。3. 病理资料3.1 96例患者肾脏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发生病变比例为70.8%,50%的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范围在25-50%。3.2 随着危险级别的升高,各项病理指标出现的比例都有所增加,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后,不认为危险分级与病理改变存在相关性(P>0.05)。4. 中医证候4.1 96例患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症状为:神疲乏力(51-3%)、腰膝酸软(50.2%)、口干(48.3%)、尿多泡沫(42.7%)、头晕(36.5%)、下肢浮肿(33.3%)、畏寒(24.0%)、失眠多梦(22.9%)、自汗(22.9%)、面色少华(21.9%)。舌质以舌红(37.5%)、舌暗(36.5%)多见,舌苔以苔薄白(29.5%)、苔黄腻(27.5%)多见,脉象则以脉细数(22.9%)、脉滑数(12.5%)多见。4.2 96例患者出现外感风热证9人(9.4%)、下焦湿热证5人(5.2%)、肺脾气虚证12人(12.5%)、气阴两虚证29人(30.2%)、肝肾阴虚证22人(22.9%)、脾肾阳虚证19人(19.8%)。5. 不同危度IgA肾病患者的中医主证证候分布情况5.1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在不同危险分布比较,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586>0.05)。5.2 不同危险分级中医慢性持续期中医证候的分布存在差异性(P<0.05),随着危险等级的升高,肺脾气虚证所占比例越来越小(P<0.05),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越来越大(P<0.05)。6. 不同危度IgA肾病患者的中医兼证证候分布情况6.1 不同危险分级合并兼证个数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以1个兼证为主,常见兼证类型为湿热(36.4%);高危组常合并3个兼证,最常见的是湿热+血瘀+浊毒(35.7%),中危组兼证类型分布比较平均(P<0.05)。6.2 22例低危患者出现频率最高依次是湿热(50%)、血瘀(45%)、痰湿(27.3%),60例中危组出现频率最高的兼证为血瘀(55%)、浊毒(38.3%)和湿热(36.7%),高危组则以浊毒(71.4%)、血瘀(57.1%)和湿热(50%)为主。湿热、血瘀在各个组所占比例都很高。浊毒和危险级别存在相关性,随着危险等级的升高,浊毒证所占比重增加(P<0.05)。结论1.IgA肾病患者不同危险分级与临床主要预后治疗关系密切,与肾脏病理关系不明显。2.IgA肾病患者的危险分级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肺脾气虚证比例逐渐减少,脾肾阳虚证比例逐渐增多,合并兼证数目逐渐增多,浊毒证比重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