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皮甾酮对3T3-L1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GLUT4和PPARr蛋白及PPARrmRNA的影响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过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使其分化成熟为脂肪细胞,选取生长满足实验条件的细胞,按浓度使用含游离脂肪酸(FFA)液孵育培养,使成为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再进一步使用蜕皮甾酮(ECR)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对其增殖分别进行干预并比较对照,继而来探讨ECR对体外细胞实验中对IR模型的影响和作用的强度。观测的目标我们选取两种蛋白: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一个基因:转录因子PPARγ mRNA。通过分析比较蜕皮甾酮对以上三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来探讨蜕皮甾酮影响上述因子表达的部分机制。方法:用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常规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每隔48小时按要求换液一次,当细胞融合48小时后,用含有IBMX(3–Isobutyl-1-methylxanthine,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DEX(dexterity,地塞米松)+INSULIN的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培养2天,然后换10μg/ml INSULIN培养液再培养6-8天;最后以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天换液一次,共诱导分化12-14天,至完全分化成3T3-L1脂肪细胞;然后更换为含有胎牛血清(BSA,2g/L)的高糖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培养3T3-L1脂肪细胞12h后,更换成为已添加有PA(0.5mmol/L)、FAF BSA(10g/L)的DMEM培养液过夜(24h),IR细胞模型成功建模。加不同浓度ECR及pioglitazone(1×10-5mol/L)孵育,24小时。提取相关物质,适当处理后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二种蛋白(GLUT4,PPARγ)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一个基因(PPARγ mRNA)的表达程度。分组:第(1)组:3T3-L1脂肪细胞,定名称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IR模型细胞,为模型组;第(3、4、5)组:为ECR1×10-7mol/L低浓度组、ECR1×10-6mol/L中浓度组、ECR1×10-5mol/L高浓度组,分别称为ECR低、中、高浓度组;第(6)组:吡格列酮浓度为1×10-5mol/L,定名为吡格列酮组。结果:细胞培养、造模及干预过程中细胞生长良好,对浓度在1×10-7~1×10-5mol/L的ECR,实验细胞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第(2)组相比较,在1×10-7~1×10-5mol/L浓度范围的ECR及1×10-5mol/Lpioglitazone,可使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相关蛋白(GLUT4,PPARγ)及基因(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量增加。结论:(1)浓度在1×10-7~1×10-5mol/L的ECR,均可增加IR模型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蛋白的表达;浓度在1×10-5mol/L的pioglitazone增加IR模型细胞的GLUT4蛋白的表达;浓度在1×10-5mol/L的ECR及pioglitazone增加IR模型细胞的GLUT4蛋白的表达作用相当(P=0.234)。(2)浓度在1×10-7~1×10-5mol/L的ECR,均可增加IR模型细胞的PPARγ蛋白的表达;浓度在1×10-5mol/L的pioglitazone增加IR模型细胞的PPARγ蛋白的表达;浓度在1×10-5mol/L的ECR及pioglitazone增加IR模型细胞PPARγ蛋白的表达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3)浓度在1×10-7~1×10-5mol/L的ECR,均可增加IR模型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浓度为1×10-5mol/L的pioglitazone增加IR模型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浓度在1×10-5mol/L的ECR及pioglitazone增加IR模型细胞的PPARγ基因表达的作用相当(P=0.486)。体现了ECR的改善FFA诱导的IR,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蜕皮甾酮激活PPARγ基因,及增加GLUT4和PPARγ蛋白的表达相关。
其他文献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ncer,HNSCC)的治疗手段之一是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手术往往会使患者的部分器官(如舌、喉和咽等)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