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文本西江流域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内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对空间结构的考察在进入21世纪随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不断成熟,主要研究已经细化到微观的设计层面与管理层面。在我国,由旅游区划展开逐步扩展到空间结构的研究仍然是学术界和规划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尽管国内外的空间结构与流域开发管理的研究并不罕见,但是流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仍处于地理学研究与旅游学研究中的双重空白区域。因此,从流域的角度出发,结合流域的属性“区域性”、经典的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空间性”,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旅游空间结构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以文献分析、实地考察、案例研究、归纳总结、GIS空间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系统归纳了流域开发阶段、开发模式,并梳理了典型流域开发的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流域开发阶段的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并从中提取了流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因素及演变机制。最后,以西江流域为案例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并从空间结构内部优化路径、外部空间的对接以及流域开发涉及到的相关主体进行了相关的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被分离为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市民化两个阶段,农民工正是这种“半城镇化”的代表,其进城务工实现了非农化,但市民化进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其中居住问题尤为
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效率国土”具有重要意义。在综述国内外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论文遵
很多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高校生的肥胖率逐年增加,身体素质与欧美国家同年龄人群相比差距较大,甚至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远远不及韩国、日本这些邻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
2013年11月25日,范曾文苑成立揭牌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常务副院长王能宪,副院长、
聚集指数(CI)决定了光能的传播以及在冠层中的分布从而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植被生产力,同时CI还对降水截获,蒸散发等生态过程都有重大影响,是各种全球与区域生态、农业、水文、
期刊
随着卫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卫星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在军事侦察、空间探测、资源调查、通讯、导航、气象和测绘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的
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三规”)是我国目前主要空间规划。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
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是判断草原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是了解与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遥感的光能利用率模型能够快速估算大范围的植被生产
以引进的罗汉果为试材,研究了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不同程度遮荫处理(0%、20%、45%、70%)对罗汉果二级侧蔓的生长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遮荫处理的侧蔓长度和节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