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曲安奈德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6例瘢痕疙瘩患者,年龄21-52岁之间,平均31.9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组及曲安奈德组,每组各23例。曲安奈德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226,规格5mL:50mg)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按照1:1体积比例混合,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进行皮损内注射。共治疗3-5次,间隔2-3周治疗一次。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MSD Merck Sharp&Dohme AG(Switzerland),国药准字J20140160,规格1mL:二丙酸倍他米松(以倍他米松计)5mg与倍他米松磷酸钠(以倍他米松计)2mg】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同样按照1:1体积比例混合,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进行皮损内注射。共治疗3-5次,间隔3-4周治疗一次。于每次治疗前采用Antera 3D照相机留取患者皮损图像资料,利用其图像分析系统对瘢痕疙瘩的外观、体积、颜色等前后变化进行客观的疗效分析。并进行治疗后随访从而评估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共57处瘢痕疙瘩皮损在分别完成1、2、3、4、5次治疗后,其中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瘢痕疙瘩体积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30)10%、(7/30)23.3%、(12/30)40%、(19/30)63.3%、(23/30)76.7%。曲安奈德治疗组瘢痕疙瘩体积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4/27)14.8%、(7/27)25.9%、(11/27)40.7%、(13/27)48.1%、(22/27)81.5%。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临床总有效率呈上升趋势。5次治疗后曲安奈德组临床总有效率(81.5%)略高于复方倍他米松组临床总有效率(76.7%)(P>0.05)。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在分别完成1、2、3、4、5次治疗后疼痛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6/23)26.1%、(8/23)34.8%、(12/23)52.2%、(17/23)73.9%、(18/23)78.3%。曲安奈德治疗组在分别完成1、2、3、4、5次治疗后疼痛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23)30.4%、(8/23)34.8%、(14/23)60.9%、(15/23)65.2%、(17/23)73.9%。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评分属于0-3分的患者比率呈上升趋势。5次治疗后复方倍他米松组的0-3分患者比率(78.3%)高于曲安奈德组的0-3分患者比率(73.9%)(P>0.05)。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在分别完成1、2、3、4、5次治疗后瘙痒症状属于无瘙痒或轻度瘙痒的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23)30.4%、(11/23)47.8%、(16/23)69.6%、(17/23)73.9%、(19/23)82.6%。曲安奈德治疗组在分别完成1、2、3、4、5次治疗后瘙痒症状属于无瘙痒或轻度瘙痒的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8/23)34.8%、(11/23)47.8%、(14/23)60.9%、(16/23)69.6%、(20/23)87%。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瘙痒症状属于无瘙痒或轻度瘙痒的患者比率呈上升趋势。5次治疗后曲安奈德组无瘙痒或轻度瘙痒的患者比率(87%)高于复方倍他米松组无瘙痒或轻度瘙痒的患者比率(82.6%)(P>0.05)。对患者完成5次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复方倍他米松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明显低于曲安奈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9.1%)(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在治疗瘢痕疙瘩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临床总有效率增高。疼痛症状及瘙痒症状的缓解也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进一步缓解。对于瘢痕疙瘩体积改善情况以及疼痛瘙痒症状的缓解来说,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的疗效相仿,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方倍他米松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曲安奈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瘢痕疙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