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严治吏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背景下,不少干部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严格、高压和担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性不高、“不作为”等情况成为干部管理工作的难题,特别是在基层干部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干部激励”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而县作为我国基层行政区划,县域科级干部能否以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以及公共权力行使中就成为县域党委政府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瓦房店为例,立足于经典激励理论,试图建立适合县域科级干部激励的分析框架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以期对完善县域科级干部激励机制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采取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首先本文界定了公务员和县级科级干部两个关键概念,并通过对县域科级干部人性假设的讨论,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奥尔德弗(Alderfer)ERG理论基础上,构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分析框架,并认为三种激励能够对县域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此外本文认为县域科级干部对激励的满意度与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有关。其次,本文以瓦房店科级干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获得如下结果:第一,县域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实证研究表明,县域科级干部个人因素中的性别和学历与满意度相关,男性的满意度低于女性,且学历越高的科级干部满意度越低;第三,物质激励方面,工作条件的改善对工作积极性提升无明显作用,而社会保障制度、工作量和薪酬福利对工作积极性由显著影响;第四,精神激励方面,县域科级干部存在利他和利己矛盾,同时社会贡献、归宿感、人际关系和尊重与认可,均对工作积极性产生显著影响;第五,发展激励方面,岗位匹配、培训制度和晋升制度对工作积极性产生显著影响,晋升制度的完善尤为重要。因此,在原因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可以通过探索县域科级干部激励分类、优化薪酬体系、合理制定工作量、完善保障制度、完善和强化常规性考核、突出及时性认可激励、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改善培训制度和晋升制度等方面完善县域科级干部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