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国家鼓励土地整理。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基地,为确保耕地满足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要求,国家加大了土地整理的力度。但是,从目前土地整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土地整理工作尚未完全进入以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和农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阶段,没有重视土地质量的提高和农地景观功能的改善。为此,本研究以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评价体系与建设模式研究”为依托,开展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和景观格局影响研究,以期能够为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农地整理为研究对象,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地整理、土地质量和景观生态研究的理论依据,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评价的内涵、实质、特征,分析了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具体内容,并确定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评价和景观格局影响研究的方法。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等因素方面构筑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采用因素法、指数法和对比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评价研究。依据景观生态学有关理论,重点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格局指标,应用数学手段和GIS技术,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的景观斑块、景观多样性和廊道等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依据地形地貌,选择平原区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土地整理项目和丘陵区河南省宜阳县白杨镇土地整理项目为典型案例,案例研究结果为:①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质量明显提高,其中长葛古桥乡土地整理项目区(项目区Ⅰ)土地质量提高程度达37.3%,宜阳县白杨镇土地整理项目区(项目区Ⅱ)土地质量提高程度多达75.7%。②土地整理改变了项目区的景观格局,区域内的景观格局趋于优化,两个研究区域内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长葛市古桥乡项目区分别由48、0.26、3.51减少至34、0.17、3.22,宜阳县白杨镇项目区分别由25、0.23、3.71减少至20、0.14、3.33,而斑块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呈增加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项目区Ⅰ、Ⅱ分别0.1495和0.0967,整理后耕地成为主导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也降低,其中项目区Ⅰ破碎度指数由0.6024变化为0.2412,项目区Ⅱ破碎度指数由0.8179变化为0.3412;土地整理的实施,丰富了项目区的廊道建设,廊道指数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