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而以中国尤甚。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众多,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可忽视。产业集聚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但自马歇尔以来,关于集聚(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工业领域,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业。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服务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的过程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研究。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开创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把经济活动的区位因素纳入经济理论中研究产业在空间的集聚与分散原理,从而为研究区域经济差距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受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启发,以服务业集聚为逻辑起点,将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为落脚点,试图从服务业集聚视角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本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首先从省际维度和八大区域维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算。然后,多角度对我国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①我国各区域间的差距急剧扩大,而区内差距却逐渐缩小,即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来源于区际差距。②自1978年以来,我国服务业集聚水平大幅度提高,其增速明显快于工业;从省际方面看,上海、北京和西藏区位墒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属于服务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从八大经济区视角来看:经济越落后的地区服务业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的地方反而越低。这与欠发达地区服务业行业类别比较单一有关,这一定程度上要求落后地区应提升服务业的多样化水平,从而促进服务业集聚“质”的提升;从行业视角看,我国目前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的主要是金融保险业,但是其似乎呈现“未老先衰”之势,即集聚绝对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已开始下降。③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但其内在结构影响程度不一:2000年,我国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集聚和物质资本集聚,而就业密度却对其产生负向影响,2001-2009年,服务业就业密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2000-2009年,人力资本集聚度的作用由正变为负,这可能暗示了我国长期“孔雀东南飞”引致的人力资本在东部过度集聚已初显“抑制效应”。④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趋同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人力资本集聚度、经济开放度对经济收敛其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业就业密度、物质资本集聚度对经济收敛也存在正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从服务业集聚视角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实现区域间错位发展;提高区域合作水平,构筑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落后地区服务业人力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