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莱莎·海伍德(Eliza Haywood1693-1756)是英国十八世纪早期一名重要的多产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情爱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叛逆思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后期的家庭生活作品探究了约束女性言行的种种社会道德标准。《白希·少了思小姐历险记》是其后期的代表作,也是海伍德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具有很强的说教意味。艾森卓指出,女性由于接受父权文化在自己身上的投射,往往具备一种僵化的性别身份意识从而容易失去自我。只有当她们发现某种缺失感并意识到自己最珍贵的欲求时才会发现自我。本文运用波利·扬·艾森卓(Polly Young-Eisendrath)的性别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白希从欲望对象到欲望主体的转变过程,说明理性欲望的建构对于女性创造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的重要性。白希独立自主、积极追求自由幸福的成长历程启发并教育了当时的女性读者应努力超越父权神话强加给女性的局限,做自己欲望的主体。首先,本文分析了主人公白希理性欲望缺失的表现。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女性必须遵守社会规约。有了这种从他人处得到肯定性映像的动机,白希的行为便倾向于按照大家认可的方式来行动。她盲目接受他人欲望在自己身上的投射,把自己看作他人欲望的对象,与男性追求者盲目暧昧,从而令自己几次处于被侵犯的险境,最终名誉受损,不得不接受被安排的婚姻。其次,本文分析了白希理性欲望的觉醒过程。当婚姻中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不能解决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白希自然会反抗。当她意识到婚姻中爱的必要性并逐渐发觉自己的内心情感欲求时,便不再执迷于成为他人的欲望对象,她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欲望的主体。最后,本文分析了白希理性欲望的表现。丈夫的出轨令觉醒后的白希决心彻底摆脱婚姻的束缚并追求心中所爱。然而,通过对过去行为的反省,白希不再鲁莽行事。虽然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但她不再放任自己的情感,而是同时恪守妻子的本分,约束自己的行为,竭力在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追求真爱。白希从欲望对象到欲望主体的转变过程,说明固守欲望对象的角色并不是女性的宿命,她们完全可以成为自身欲望的主体。海伍德竭力在作品中体现爱情和道德的平衡,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情感和理性兼备才是女性获得幸福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