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对不同时期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对不同时期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防治脓毒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26只雌性Wistar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0、6、12、18、24、30、36h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组)和亚甲蓝组(M组)3个亚组。M组于CLP术后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5mg/kg MB,S组、C组术后经尾静脉给予同等容积的0.9%NaCl。给药后6h采集血液标本并处死大鼠立即收集肝脏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核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iNOS蛋白表达情况,肝组织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C组在6~36h的各时间点血清AST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M组在6~36h的各时间点血清AST水平也明显升高,6h时P<0.05,12~36h各时间点均P<0.01;C组、M组大鼠的血清ALT水平在12~36h各时间点明显升高,均P<0.01;C组、M组大鼠的血清TBIL水平在6~36h各时点明显升高,均P<0.01;C组肝组织iNOS mRNA表达在0、6、12、18h时间点明显升高,均P<0.01,24h后则无明显改变;C组肝组织iNOS蛋白表达在6、12、18、36h时间点明显升高,均P<0.01。与C组比较,M组大鼠在24h时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水平在18~36h均明显降低,其中18h、24h、36h时间点P<0.05,30h时P<0.01;血清ALT水平在18~36h均明显降低,其中18h、36h时间点P<0.05,24h时P<0.01;肝组织iNOS mRNA表达在0、12、18h时间点明显降低,均P<0.05;肝组织iNOS蛋白表达在6、12、18、36h时间点明显降低,均P<0.05。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C组、M组大鼠于6h时间点开始出现肝损伤,并且损伤程度随时间增长而加重,但M组的病理损伤程度较C组程度较轻。结论:亚甲蓝可使脓毒症中、晚期的AST、ALT、TBIL有所降低,明显抑制脓毒症时肝脏iNOS的表达,减轻脓毒症中、晚期的肝损伤程度,对脓毒症大鼠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岩顿囡,男,傣族,81岁,1918年出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四代家传。5岁在缅寺当和尚求学,在佛寺中通读各种佛经,偏爱医药经书。13岁还俗后开始随父学医,常随父亲上山
目的 调查毛茛科和睡莲科的药用植物。方法 野外调查。结果 对采自陕西省太白山的翠雀属DielphiniumL .标本鉴定 ,其与秦岭翠雀花D .giraldiiDiels极相似 ,但心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