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粒藻的摇床培养和固定化尝试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y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丛粒藻(又译葡萄藻)是一种富含烃类的群体体型微藻,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一些石油沉积中几乎全部的有机质都是该藻形成的,美其名曰“油藻”。在澳大利亚和苏联都有开发利用天然丛粒藻的例子,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丛粒藻作为一种能源微藻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外学者对丛粒藻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理生化方面,在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主要困难是丛粒藻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因此研究丛粒藻生长的培养条件对加快丛粒藻的生长速率、提高培养生物量和产烃量,十分关键。本文对化学种B的丛粒藻766的实验室培养进行了摸索,运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培养条件对丛粒藻摇床培养生长速率,生物量和产烃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在500ml三角瓶装摇床培养中,以培养基Chu13×2,20μ/ml的抗生素浓度(青霉素)200mg/L的NaHCO3作为补碳碳源,200mg/L的KNO3作为氮源,200-400mg/L的K2HPO4作为磷源,1 50ml-200ml的装瓶量,20-30%接种量,NaF浓度为0.1mg/L是比较合适丛粒藻766的实验室摇床培养条件。在液体培养的基础上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技术对分属化学种A和化学种B的丛粒藻357和766进行固定化培养。相对丛粒藻的液体培养,固定化培养延长了两株丛粒藻的指数生长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烃量,生物量略低于液体培养,但产烃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用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156例
研究了快速定位电炉、LF等冶金炉三相电极的中心位置、极心圆半径,快速直观检测三相电极极心圆中心和炉壳中心的同轴度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准确得出极心圆直径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免疫疗法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已有100多年,分为特异性治疗及非特异性治疗两种,特异性治疗包括变应原免疫疗法、变应原重组基因疫苗和T细胞表位肽免疫治疗,其中变应原免疫疗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困惑于物种的定义,对物种的划分也不甚了解,难以回答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通过查询并整理相关文献,帮助教师简单了解物种概念演变的4个主要阶段和实际
为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6月29日至7月13日,河北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县食安办组织开展了以“尚德守法
在大力加强基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建设上水平。典型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旗帜。大庆油田在长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就是以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模式来发展工业,这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内涵相一致。论文研究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重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