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和教学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及其视域的扩展,交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类社会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主体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交往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师生交往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本文以师生交往为视角,通过思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指出师生交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本质体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从三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有关理论研究。首先,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厘定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的含义概括为: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以认知交往、情感交往、价值交往和行为交往为交往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思维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其次,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讨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理论基础。再次,从教师交往指向的对象、交往的内容及交往的效果等方面概括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交往1的类型。最后,结合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得出师生交往具有三方面的特征:方向性;复杂性;情感性。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师生交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教学中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对学生个人来讲,思想政治教学中师生交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对社会发展来讲,思想政治教学中师生交往在社会意识的树立、民族责任感的增强和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公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实践探索。首先,思考当前现状,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较多地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的操作;其次,针对这些现象和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提出师生交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具备的原则: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原则;民主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教育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再次,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常用的课堂形式——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和课堂活动,并分别进行师生交往可操作性的策略研究。其中,课堂提问的实施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提问的艺术。实施课堂讨论在准备环节、讨论环节和最后的总结上提出了具体策略。关于合作学习主要在确定合作学习的任务、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形式上进行了策略探讨。在课堂活动中实施师生交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基本工作:落实课程目标和教师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体验生成,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第四部分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师生交往的因素分析。首先,从思想政治课堂内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树立个人形象,加强交往能力;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交往为主体的交往模式;课程内容——把握其“实”“新”“辩”的特性,组织好交往媒介的传输;教学情境——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变革传统的课堂管理,为师生交往创造条件。其次,从相关的非课堂因素方面,分析了师生交往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的条件。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简单概括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明笔者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