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析的文本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虽然这部小说出版于1970年,但是它独有的内涵和远见使得它在今天依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莫里森通过这部小说描述了美国文化霸权下黑人意识形态领域被殖民的状态,最终导致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命运,以此扯下了白人文化殖民的面纱,将这一现象暴露在公众视野下。美国上层阶级通过掌握政治经济命脉来对黑人进行身体上的剥削压迫,又借由这种优势进而控制文化领域,对黑人的精神进行殖民。小说中美国上层阶级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学校及宗教对黑人进行精神洗脑,将白人的价值观念内化为黑人的道德尺度,最终让黑人抛弃了种族特性,在美国社会完全丧失了话语权,这是小说主要揭示的问题。本篇论文采用文化霸权视角着重分析小说中文化殖民的现象,探讨文化霸权如何从大众传播、学校、宗教三个方面对黑人进行教化,建构黑人“白皮肤美、黑皮肤丑”的审美标准。接着以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结合边沁的“圆形监狱”概念,说明黑人在白人阶级强势文化的霸权下,如何进行自我规训,变成了一个个“被驯顺的肉体”。最后指出虽然文化霸权影响下的黑人社会变成了一个被监控的“监狱”,但是这其中仍然有反抗白人世界审美标准的黑人代表,依然存在黑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表达。但是这种意识的觉醒是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女性的反抗,是被黑人社区所忽视的,这就导致了反抗的无力性。于是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提出这种无力的反抗其根本原因是遭受歧视的黑人在另一方面也成了歧视别人的人,并且继续分析媒介文化具有消弭种族鸿沟,建构种族认同的功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对种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社会来说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建构不能建立在抹杀一方种族特性的基础之上,美国社会只有放弃偏见,消弭歧视,真正变得包容,勇于接纳黑人种族文化,美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种族大熔炉,种族认同才能真正实现,美国社会才能变得包容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