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为例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已经成为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以其即时共享性、个体性、跨媒体性和互动性,契合了大学生渴望追求新事物、信息敏感度高的特点,备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微博是一种个性很强的自媒体,大学生在“用户——粉丝”的互动模式中可以主动选择、发布、接收和传递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在虚拟社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微博平等开放的传播特性消除了传者与受者的界限,由于缺乏“把关人”的监管,多元复杂、真假难辨的微博信息弱化了大学生的价值信仰,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正视微博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民族地区不同的民族成分、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众多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微博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较之非民族地区更为复杂,其思想和行为形成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因此,研究微博对大学生特别是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在微博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微博在广西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全面普及,充分掌握微博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增强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推进广西“富民强桂”新跨越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借鉴了心理学关于受众的接受心理理论、社会学关于“弱连带优势”理论、传播学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和教育学关于“教育即生活”理论。  第三部分是分析微博的特点,阐明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导向和整合功能。  第四部分是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影响机制。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影响机制的内涵;其次,从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影响机制的要素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影响机制的运行环节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影响机制。  第五部分是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微博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首先是分析微博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问卷数据;其次是从微博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微博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最后是分析了运用微博开展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六部分是提出了运用微博增强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平台长效机制、树立微博即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大学生碎片化时间的教育育时机、实现微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加强微博媒介素养和创建广西特色微博“虚拟班级”,等五个方面。  第七部分:结论。
其他文献
“民工荒”现象是指2004年前后出现的,以广东省东莞市首次官方确认劳动力供给不足为标志的劳动力短缺现象。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世界工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楼宇的结构尽可能的设置大开间,争取大空间.由此而来对结构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施工技术实现了大跨度不设梁,从而扩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