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干旱绿洲灌溉条件下,为探索环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带枣农间作的合理模式及生态调控技术,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对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4年生枣树、2×6m密度的枣麦、枣棉间作试验地,进行了包括小气候效应、生长量和土壤水分等一系列观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枣树和间作物的物候观测表明:枣树和冬小麦的物候期交错,对冬小麦的影响时间为46 d,仅占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的19%;而枣树与棉花的物候期几乎完全重迭,影响时间为180~190 d,几乎占到棉花的整个生育期。2.光照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中,受光量为冠外测点(行东和行西)<行中测点<CK,且间作系统内的相对光照强度可达到90%以上。3.温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枣麦、枣棉间作系统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6和1.0℃;地表温度分别降低2.1和5.1℃;地面以下平均温度表现为:-5㎝的分别比对照低0.2和2.5℃,-10㎝的分别低0.2和2.1℃,-15㎝的分别低0.1和1.3℃,-20㎝的分别低0.5和1.2℃。4.湿度效应分析表明:枣农间作系统可以产生增湿效应,枣麦、枣棉间作系统内的平均相对湿度为48.2%和47.3%,分别比对照高8.3和5.8个百分点。5.防风效应分析表明:枣麦、枣棉间作系统的平均防风效能分别达到40.2%和35.5%。6.土壤含水量的观测分析表明:枣麦、枣棉间作系统内,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农田,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1.54和2.16个百分点。间作系统内不同位点的土壤含水量差别较大,枣麦间作内表现为:CK1<行西<行中<行东;而枣棉间作内表现为CK2<行东<行西<行中。7.调查间作系统内农作物的产量结果表明:间作地内小麦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增产区和减产区,增产区距树干东侧2~3m范围内,比对照增产4.8%,其他距离范围则呈现明显减产,平均比对照减产21.9%;而棉花在所有距离范围内均呈现减产,平均比对照减产41.9%。8.测算单位面积枣树产量结果表明:枣麦间作中枣树产量为1369.2kg/ha,枣棉间作中为1486.8kg/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