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Horn(1972)提出蕴涵等级的概念以来,基数词的语义和语用问题就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Horn,Levinson以及Kadmon等人认为,基数词n和量化词“一些”、逻辑联结词“或者”及模态词“可能”一样具有下限的语义,即表示“至少n”,在交际中由于合作原则(具体地讲是量准则)的作用产生上限的等级含意“不多于n”,从而获得双边限定解读“正好n”。Koenig、Breheny等人则提出各种语言证据质疑基数词语义下限论,他们认为确切解读本身就是基数词的语义,而不是在语用中产生的。换言之,基数词并不构成蕴涵等级。此外,语言学界还存在基数词歧义论(认为数词在语义层面具有“至少n”、“最多n”和“正好n”多种意义)和语用不确定论(认为数词的语义表达式不完整,需要语境对其进行充实)等观点。本文采用实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对基数词的理解,试图以此说明数词的语义和语用问题。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陈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采用实验语用学方法考察数词的语义和语用问题,其意义是多层面的。理论层面,除了有助于辨别数词的语义和语用之外,本研究对于丰富语言习得理论,了解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方法论层面,本文采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回避了传统语义.语用研究所广泛采用的内省法所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阐明数词的意义问题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经验证据。此外,本章中,我们还对“限度”、“语义”和“语用”等几个关键的术语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简要回顾了有关基数词语义和语用问题的理论争鸣。目前关于基数词意义的主流观点是新格莱斯学派的数词语义下限论,其理论基础是等级含意理论,反映了Grice开创的语用学传统所坚持的修订后的奥克姆剃刀原则——尽可能地简化词语的语义,用语用原则解释词语的多义现象。但语言证据似乎表明,基数词与其它等级谓词之间存在差别,至少不是一种典型的等级谓词。一些学者则干脆放弃基数词为等级谓词的观点,提出了语义确切论、多义论和不确定论的看法。至今为止,关于数词语义究竟是什么,语言学界仍然没有取得共识。我们认为造成学界观点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研究方法失之偏颇。因此本章还着重讨论了方法论问题,分析了内省法和语料库途径在研究数词意义问题时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实验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第三章提出本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设计。近年来的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儿童对等级含意不敏感,他们对“一些”、“或者”及“可能”等等级谓词倾向于作逻辑的解读。本文认为,如果基数词的确切解读是语用产生的,那么儿童就不易捕捉到这一隐含的意义。他们应该倾向于接受基数词的下限解读。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1)汉语儿童对于典型等级谓词的理解是否有别于成人?(2)汉语儿童理解基数词的方式是否有别于他们理解典型等级谓词的方式?(3)汉语儿童对处于抑制等级含意的语境中的基数词是否取下限解读?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三个子研究共六个实验,并根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研究设计框架图。第四章报告了本研究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研究一主要是通过三个实验证实汉语儿童对于量化词“一些”、逻辑联结词“或者”和模态词“可能”所产生的等级含意不敏感,他们在判断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的真值时所依据的是其逻辑意义。而相同的情境下成人则倾向于推导这些词语的等级含意。研究二的结果表明,汉语儿童对数词的理解与他们对量化词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尽管他们普遍把“一些”理解为“一些甚至全部”,这些幼龄被试却倾向于把数词看作表达确切的数量。研究三进一步验证了研究二的结果,在单调递减语境等抑制等级含意的情境中,汉语儿童和成人都仍然坚持对数词取确切解读。第五章集中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启示。对于数词的意义问题而言,研究结果说明基数词并非如新格莱斯学派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具有下限的语义。相反,汉语儿童坚持对数词取确切解读的事实说明,数词并不构成蕴涵等级,而是表达确切的数量。我们认为数词之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与等级谓词有相似的表现,是因为它们属于Horn所说的秩序词。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回答数词是如何习得的这一问题也有所启示。量化词启动假设认为,幼龄儿童在习得基数词之前先将其等同于量化词来看待。但本研究发现,汉语儿童在理解数词和量化词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语言习得系统对于基数词和量化词所做的处理是不同的。儿童在习得基数词的意义之前就已经知道基数词所表征的是确切的数量概念。第六章总结全文,归纳主要观点、创新点,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