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脑岛负责监视机体对事物的渴望,并协助将这些渴望转化为取得满足(例如三明治,香烟或者可卡因)的行动。吸烟是当今社会普遍的一种成瘾行为,香烟成瘾引发很多健康问题,同时也导致许多的社会问题。吸烟会对身体造成的生理伤害,也会使心理产生依赖性。吸烟成瘾实际是对尼古丁物质的一种依赖。当人们想吸烟时、预感到吸烟的快感时,前脑岛都会激活。前脑岛的损伤会引起吸烟欲望减少。躯体感觉与状态在前脑岛被重新编程为社会情绪。尼古丁的味道或者即将获得的满足感会被转换为对尼古丁的渴求。因此,前脑岛的研究为治疗尼古丁成瘾依赖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尼古丁成瘾群体为实验对象,探索发现前脑岛在尼古丁成瘾群体中所发生的改变,并且分析了前脑岛的可控性,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探讨了吸烟被试的FTND量表得分以及人格特质与风险决策倾向间的关系;然后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探究了吸烟被试通过个性化的策略训练其学会控制前脑岛的临床效果;最后总结分析前脑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训练的疗效,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尼古丁成瘾被试前脑岛发挥作用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中,尼古丁成瘾的被试在给高风险气球打气相对比给低风险的气球打气前脑岛激活更高,前人发现尼古丁成瘾的被试看吸烟相关图片时前脑岛激活也增加,这说明尼古丁成瘾的被试对吸烟环境以及在做出高风险决策时都更加的敏感,而对照组没有这种发现,因此发现尼古丁成瘾的被试的前脑岛存在“过激”反应,通过核磁共振下的生物反馈技术,我们发现尼古丁成瘾的被试是可以学习控制前脑岛的活动的并且这种控制与吸烟渴求的控制能力相关,这不仅仅体现在正性的提高前脑岛活动还包括降低前脑岛的活动,两个方面都更加的有力的说明了前脑岛的可控性,这为尼古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