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桩抗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j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桩是一种直径较小的钻孔灌注桩,桩径一般在70-300mm,长细比较大,桩身主要由压力灌注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加筋材料所组成,微型桩凭借其延展性、柔性以及抵抗附加力的能力,在地震地区工程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但关于微型抗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严重影响了工程实践。因此,开展微型桩抗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是一项较为紧迫而又前沿的任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的动力分析模块进行微型桩加固下坡体以及微型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将土体视为弹性体和弹塑性体,研究地震作用下微型桩的内力变化和坡体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土体视为弹塑性体时,微型桩所受各内力,边坡相对位移以及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均较大。对微型桩不同的布桩方式下的地震响应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考虑桩顶不同连接方式(完全固接和铰支连接)和桩底不同约束条件(嵌入一般土层和坚硬基岩),以及不同倾斜度角度(0°、5°、10°、10°以及20°)布置的微型桩群在同一地震波输入情况下桩体内力、边坡相对位移、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震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桩顶与承台固接、桩底嵌入坚硬岩层且微型桩采用倾斜布置时,抗震效果较好,但此时微型桩所受内力也最大,且内力增大幅度较大,这势必会给微型桩的设计、施工加大难度同时也会提高的工程造价。本文关于地震荷载作用下微型桩加固边坡的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微型桩作为抗滑结构加固边坡时的地震响应规律,可为微型桩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排桩支护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基坑支护形式,支护桩的受力变形问题是基坑支护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基坑的整体安全性,而支护桩的受力又是很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政府资金的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以BOT为融资模式的投资建设方式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然而,BOT模式下投资建设的
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形式,其已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现今阶段,国内外对该组合梁的研究尚属匮乏,严重限制了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在工程中应用与推广。因
近年来,高性能泵送混凝土依靠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表现出的优越性,在各建设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在实践中,现浇泵送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严重的早期开裂现象,而大量实践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