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作为稀缺资源,一直是虚拟经济中最为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在各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商品价格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市场的调节对我国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金融资源由于其特殊性,特别是存贷款利率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控制调节,虽然也与CPI等经济指数挂钩,但是其作为实体经济生产所需资源的市场需求与其变化的灵敏度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各项经济活动逐渐与世界接轨,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如果我国利率还继续保持单一的控制调节模式,就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国际金融资源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从内部因素分析,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会使金融对经济结构的调节滞后,降低或者放缓宏观调控和规避金融危机、抑制通货膨胀等活动的效果和进程,从而进一步影响金融业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用的发挥。作为金融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将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受影响最明显,受冲击最大的参与者。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经济构成和社会角色,比一般商业银行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在社会经济中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是产品销售和金融服务提供的第一线,对利率政策变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变化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对改革的反映也是最快最明显的。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利率市场化的主要论断和主要地区国家的经验,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对于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导向信息,总结出我国利率市场化趋势。同时,通过采用吉林省某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经营数据,分析2013年7月份贷款率上限放开以来,该机构主要财务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的变化来得出基层机构主要经营模式和经营内容受利率市场化波动的影响趋势,从而最终得出改革对基层机构经营策略的影响,最终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结合吉林省银行业发展现状,掌握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策略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中的措施,通过制定更加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策略,加强各类经营风险的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这些策略和建议主要包括外部适应和内生动力两个方面,外部适应主要是要求清晰了解市场动向和消费者取向,把握市场需求;内生动力部分主要是从产品创新、服务提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通过宏观理论对比和微观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