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橡胶、丁腈橡胶及其并用胶的配位硫化及可逆性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及热固性树脂等交联聚合物的材料回收方法,尤其是化学回收方法的开发是聚合物材料科学研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重大难题之一。由于聚合物交联的网络结构给发展合适的回收方法带来了困难,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可逆的交联-解交联结构是解决高效回收利用问题的科学方案。配位键是最强的非共价键,又具有可逆性。本文将配位键引入到橡胶交联网络的构筑,开发橡胶硫化技术,制备新型可逆交联的橡胶/金属盐复合材料。借助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表征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问形成的配位键。利用DSC、DMA、平衡溶胀法等手段分析配位交联网络的形成过程。采用SEM分析金属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和橡胶-金属盐界面相互作用。有机聚合物与金属盐填料共混时,相容性是影响材料最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制备丁腈橡胶橡胶(NBR)/金属盐复合材料遇到的这一问题,实施了三个方案:1)利用氨络合硫酸铜在受热时,铜离子上络合的氨释放,暴露出反应活性点与丁腈橡胶的腈基发生原位配位反应,制备了具有良好界面相互作用力的NBR/Cu(NH3)4SO4·H2O复合材料;2)利用有机金属盐与丁腈橡胶良好的相容性,将硬脂酸锌、铜、铁、锰分别与丁腈橡胶共混,制备了颗粒尺度小、分散性良好的丁腈橡胶/过渡金属硬脂酸盐配位交联复合材料;3)利用氯化锌易吸水潮解的性质,并且水分的存在有利于配位反应的发生,获得了ZnCl2添加量<10 phr时,均相的NBR/ZnCl2配位交联复合材料。丙烯酸酯橡胶(AR)是一类饱和橡胶,它的酯基可以作为配体,将配位硫化的方法推广到AR的交联具有重要意义。在AR/CuSO4复合材料中,酯基中的两个氧原子均参与与铜离子的配位,形成了交联网络。AR与CuSO4的配位反应在室温即可进行。180℃形成配位交联网络的速度最快,CuSO4颗粒表面形成一个厚度达500 nm的界面层。AR/NBR/CuSO4复合材料内同时形成了-COOR→Cu2+和-CN→Cu2+配位键,利用硫酸铜作为交联剂实现了对AR/NBR合金配位共硫化。随着AR/NBR合金含量接近时,AR/NBR/CuSO4复合材料体系中配位交联反应越难发生,配位交联网络越不易形成,CuSO4粒子在基体中的尺寸和形状也发生改变。AR/NBR/CuSO4(10/90/10)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932.23%,43.73MPa)和热稳定性(411℃分解,700℃下残余质量22.63%)。对丁腈橡胶的配位交联网络的可逆性进行了研究。NBR/CuSO4和NBR/ZnCl2的配位交联网络均可溶解在DMF 95℃溶剂中。实现了丁腈橡胶配位交联复合材料交联-解交联-交联的可逆过程。
其他文献
<正>近期,频发的雾霾天气又一次引起国人的关注,但雾霾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回顾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雾霾"天气,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不
针对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薄膜烘箱试验(TFOT)和不同时间(20、40、60h)条件下的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并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起点,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正在经受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困扰。因此,如何破解“三
对一种双面矩形通道的新型平板式脉动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液率、倾角、工质等对传热的影响.从试验结果来看,存在最佳充液率(25%~30%)和最佳工作角度(90&#176;),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夏枯草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治疗
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杨朱思想具有复杂性,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身世言行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杨朱的贵己理论的出发点是个体,内容又细分为轻物重生和全生保真两个方面。轻物重生,是权衡外物与生命的准则
目的探讨连续蛛网膜下隙注药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将32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连续蛛网膜下隙镇痛,对照组采用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初中阶段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
我国《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此规定直接导致了一些实践中继承结果的不公平现象,也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