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重组VSV载体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大流行对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及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截至2022年3月12日,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4.5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02万例。与此同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动物中的感染形势也日益严峻。截至2022年1月31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通报了3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645起水貂、猫、仓鼠、白尾鹿、狮子、大猩猩等19种动物的SARS-CoV-2感染事件。其中,在水貂动物群体中出现了SARS-CoV-2水貂变异株。研究表明,SARS-CoV-2水貂变异株可由水貂向人类传播。因此,荷兰、丹麦等国家扑杀了数百万只水貂。目前国内外对于动物SARS-CoV-2感染的关注日益密切,相应的兽用疫苗研究及接种计划也在有序推进。这一形势下,研发兽用COVID-19疫苗对于保护SARS-CoV-2易感的伴侣动物、毛皮动物、家畜及珍稀野生动物,降低SARS-CoV-2由动物向人传播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作为病毒疫苗载体具有生长滴度高、免疫原性好、不受抗载体免疫的影响等优点。本研究拟利用VSV载体构建一种复制增殖型SARS-CoV-2重组VSV疫苗,并在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中进行免疫原性评价,对滴鼻(Intranasal injection,i.n.)和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两种免疫途径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和保护效果进行比较。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兽用COVID-19候选疫苗。方法:1.SARS-CoV-2重组VSV载体疫苗的构建与鉴定将SARS-CoV-2水貂变异株cluster 5的刺突蛋白S基因功能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克隆至VSV全长骨架基因组中,替换VSV的糖蛋白G基因,得到两个SARS-CoV-2重组VSV感染性克隆全长质粒p3.1-VSVΔG-S及p3.1-VSVΔG-S-e GFP。将全长质粒及辅助质粒p3.1-VSV-N、p3.1-VSV-P、p3.1-VSV-L及p3.1-VSV-G共转染BSR-T7细胞以拯救重组病毒r VSVΔG-S及携带e GFP标签的重组病毒r VSVΔG-S-e GFP。随后传代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F)、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olt,WB)、透射电镜观察、生长动力学等方法鉴定上述拯救的重组病毒。2.SARS-CoV-2重组VSV载体疫苗的小鼠免疫试验以10~6TCID50/只剂量的r VSVΔG-S免疫BALB/c小鼠,设置i.m.免疫组及i.n.免疫组,采用0、21天两针剂的免疫方案。免疫后第14、28及42天(Day post vaccination,dpv)采血,进行SARS-CoV-2特异性结合抗体、抗体亚型及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 Abs)检测;35 dpv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SARS-CoV-2特异性分泌型Ig A(Secretory Ig A,SIg A)检测;28 dpv利用ELISpot检测脾细胞IL-4及IFN-γ活化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及CD3+CD8+双阳性T细胞比例。3.SARS-CoV-2重组VSV载体疫苗的金黄地鼠免疫与攻毒保护试验用重组病毒载体疫苗r VSVΔG-S免疫金黄地鼠,免疫方案同小鼠。于14、28 dpv采血进行SARS-CoV-2 n Abs及特异性结合抗体检测。35 dpv以10~5TCID50SARS-CoV-2/只动物的剂量攻毒,攻毒后一周内连续记录动物的临床特征。攻毒后第3天(Days post infection,dpi)取鼻甲及肺组织进行病毒RNA拷贝数及TCID50测定,同时对肺组织进行肺部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分析。结果:1.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鉴定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经SARS-CoV-2 S特异性引物扩增后在3816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结果正确;IF及WB鉴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感染Vero E6细胞后可被SARS-CoV-2 S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目的蛋白条带约为180 k Da。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重组病毒表面纤突呈典型的冠状,间接表明S蛋白成功装配到重组病毒粒子表面;生长动力学曲线显示r VSVΔG-S和r VSVΔG-S-e GFP具有相似的生长动力学特征,均可在72 h达到最高生长滴度106.8TCID50/m L。以上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 VSVΔG-S和r VSVΔG-S-e GFP。2.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r VSVΔG-S经i.m.免疫,56 dpv时n Abs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43,42 dpv时特异性Ig G GMT为25267,Ig G2a/Ig G1<1,脾淋巴细胞IL-4及IFN-γ分泌显著升高;r VSVΔG-S经i.n.免疫,56 dpv时n Abs GMT为13,42 dpv时特异性Ig G GMT为3158,Ig G2a/Ig G1>1,肺泡SIg A效价在1:64~1:512之间,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在小鼠中经i.m.免疫可诱导更高水平的n Abs及特异性Ig G抗体;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经i.n.免疫可诱导SIg A为主的粘膜免疫应答及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3.金黄地鼠免疫及攻毒保护结果显示:r VSVΔG-S经i.m.免疫n Abs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相对较低,攻毒后病毒载量及RNA拷贝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肺组织出现了中度的损伤,有较多SARS-CoV-2抗原残留;r VSVΔG-S经i.n.免疫28 dpv时n Abs GMT为1878,特异性Ig G GMT为96647,攻毒后肺及鼻甲病毒RNA拷贝数显著降低,感染性病毒滴度降至检测线以下,肺组织得到良好的保护。研究结果表明:在金黄地鼠中,i.n.免疫组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及攻毒保护效果均优于i.m.免疫组。结论:1.成功构建复制增殖型SARS-CoV-2重组VSV载体疫苗r VSVΔG-S和重组病毒r VSVΔG-S-e GFP。2.在小鼠免疫试验中,r VSVΔG-S经i.m.免疫诱导了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和抗体及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i.n.免疫组。3.在金黄地鼠免疫及攻毒保护试验中,r VSVΔG-S经i.n.免疫诱导了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攻毒后动物鼻甲及肺部病毒滴度显著降低,肺部得到了有效保护;r VSVΔG-S经i.n.免疫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攻毒后保护效果均优于i.m.免疫。4.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在小鼠免疫试验中经i.n.免疫诱导的体液免疫水平较低,然而在金黄地鼠免疫试验中经i.n.免疫则诱导了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实现了有效的免疫保护。原因在于金黄地鼠对SARS-CoV-2易感而小鼠不易感,因此重组疫苗经i.n.免疫后可在金黄地鼠呼吸道有效复制并引发免疫应答,而在小鼠呼吸道的复制效率较低。因此,金黄地鼠模型中i.n.免疫的免疫原性及攻毒保护结果更能反应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在其他SARS-CoV-2易感动物中的真实情况。本研究为SARS-CoV-2易感的伴侣动物、毛皮动物、家畜及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COVID-19候选疫苗。
其他文献
高中历史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讨为主,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活动课程形式多样,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探讨、分析、总结中强化学生对史实资料的分析能力,从而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文章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高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展开探讨,结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从主题活动、角色扮演、小组学习、主题探讨、活动
期刊
无人机起源于军事领域,运用于侦察、监视、测绘、空中打击等任务。在未知区域探索任务中,无人机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通常伴随着障碍物和各种干扰信号,给传统的多无人机协同探索策略带来极大挑战。如果无法根据实时环境采用基于通信连接的探索策略执行探索任务,将会影响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效率。因此,通信条件受限环境下的多无人机协同探索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在通信条件受限环境下,可充分利用考虑通信连接的多无人
学位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活动课形式多样,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组织活动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对活动课的类型进行划分,对活动课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活动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期刊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虽然针对此靶点可选择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较多,但如何优化ALK抑制剂的序贯模式并克服必然出现的耐药以延长每个药物的治疗持续时间,从而达到长期
学位
强化学习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解决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学习策略以达成回报最大化或实现特定目标的机器学习方法。虽然近年来强化学习成功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两个难题:由于采样不充分导致的低效训练和极大的训练资源开销。大量的研究针对上述难题展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迁移强化学习。迁移强化学习通过重用源域知识以引导目标域的智能体训练,有效的知识迁移能大幅提升强化学习的训练效率及
学位
应激(Stress)是指在各种紧张性刺激(应激源)下产生的个体层面的特异或非特异的适应性反应。严重的创伤性应激反应或长期处于应激中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一些高危作业中,病理性的应激反应影响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中的失误,导致事故频发。严重的应激障碍具有症状复杂、病程长、潜在群体发病和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的特点,不仅会损害个体层面的健康,还可能对社会公共卫生、战场决战决胜、国家战略发
学位
背景: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四。由于胃癌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胃癌患者预后差。因此,研究胃癌发生的诱因及相关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胃癌的发生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的改变(突变、缺失和扩增)和几种信号通路的失调。研究表明Wnt/β-catenin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异常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他基因
学位
应激是指机体在面对生存环境中多种不利因素时所表现出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的反应。一定程度的应激有利于提高人的注意力,增强思维判断能力,并提高人的免疫力;而长时程高强度的应激则会使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执行功能减弱,最终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并对机体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目前高强度应激负荷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有研究报道,表观遗传修饰可能是应激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其主要通过应激源与基因
学位
背景:相分离(相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原本是个物理学概念。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推进,相分离现象被越来越多地在许多生命过程中观察到。在传统生物学概念中,细胞内包含大量的有膜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胞核等。这些细胞器具有单层或多层膜结构,将其自身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为细胞内各类生化反应的高效进行提供了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类无膜功能单元,如核仁、应激颗粒、自噬小体、P颗
学位
目的:探讨PTX3和miR-25-3p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内容:1.培养鉴定人脐带来源MSC(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和小鼠骨实质来源的MSC;炎症因子刺激hUC-MSC,发现PTX3表达水平升高,生物信息学分析PTX3的功能。2.构建过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