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愈加深入。从早期对幸福感的定义,到对影响幸福感因素的探讨,以及测量幸福感工具的开发和评估标准的制订等,学术界不断深化对该主题的研究,并试图从干预角度探索提高个体幸福感的策略和方式。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感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潮,尤其是作为时代希望的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为了对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幸福感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施了本次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94名在校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主要结果如下:  (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较高,女生的幸福感水平要高于男生;  (2)父母普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3)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4)心理韧性水平高的大学生体会到得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心理韧性水平低的个体;  (5)心理韧性在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子女较高的心理韧性水平的养成,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要取得长足的进步,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政策改革,更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改革新目标的实现。课堂行为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教学目标得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