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国的乡村在生活方式、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近些年发生的改变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问题在于由于发展过快,在这场改变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乡村建筑方面来说,新的建筑形式多是现代元素的简单堆砌,传统的地域特色逐渐消减,与此同时盲目的加速建设,也日益加重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然而,解决这些问题,不能简单的从技术层面入手,而是要结合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单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发展不是简单的趋于保护传统乡土,亦或是全盘否定而重建。乡土与乡村其本身也是两个既关联又相互差异的个体。乡土建筑不是陈旧的应该被取代的东西,相反曾经的传统乡土民居的建造技术与可持续的精神,在今天看来却是异常珍贵的财富,它是传承地域文化,营造地方认同感的有利参考。当代乡村建筑要以怎样的形式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是结合传统立足当下,两者契合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因此,本文首先解析了乡土建筑与乡村建筑之间的差别,在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前提下,探析了传统乡土建筑从精神文化到空间结构的可持续性;其次,通过对实际案列的整理分析,具体的探讨当代乡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法与运用。最后,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及实地调研成果,总结出乡村可持续性建筑的三个营造策略,并根据总结出的经验,以真实项目为案列进行最后的应对设计,来完善本文的最后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