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椿叶味苦、性温,具有清热收敛、消炎解毒、祛湿等功效,临床主治痢疾、肠炎等疾病,在我国有着较悠久的使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香椿叶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缓解高血糖症、调节脂质代谢、诱导癌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香椿叶发挥功效的重要活性成分,本论文围绕香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一体化技术制备香椿叶总黄酮的研究在加压条件下,以低浓度乙醇为溶剂取香椿叶总黄酮,并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优化了取条件,包括取温度、料液比以及载样量;接着将萃取液输送至大孔吸附树脂柱中进行纯化,并以总黄酮回收率和纯度为指标优化了粉末量与树脂量之比、取溶剂流速、洗脱溶剂体积以及洗脱溶剂流速,从而得到最佳取与纯化一体化条件。即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30 g/mL、载样量为9.5 g,即粉末量与树脂量之比为1:6 g/g、取溶剂流速为1.0 mL/min、洗脱溶剂体积为2.0 BV、洗脱剂流速为2.0 BV/h。此后,采用UPLC-MS对纯化所得香椿叶总黄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从中共鉴定出了八种黄酮苷(芦丁,杨梅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和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与传统的先取后纯化方法相比较,一体化技术使总黄酮回收率及纯度分别增加了15.4%和21.3%,且溶剂消耗以及时间消耗量分别减少了48.1%和45.3%。2.UPLC法同时测定香椿叶中四种黄酮苷建立了UPLC分析香椿叶四种黄酮苷的色谱条件,即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0.05%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80%A,20%B;8 min,80%A,20%B;10 min,70%A,30%B;15 min,70%A,30%B。进行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芦丁、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和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分别在0.469120μg/mL,0.547140μg/mL,1.25320μg/mL和0.781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4、0.9999、0.9999和0.9998,精密度处于0.17%3.15%(n=6),该方法重复性良好(RSD<3%,n=6),供试品溶液48 h内稳定(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05%(n=3)。测定了九个产地中香椿叶四种黄酮苷的含量,发现有较大差异,其中,安徽阜阳产香椿叶中四种黄酮苷总含量最高,达到23.5 mg/g;安徽芜湖、河南南阳和江苏镇江产香椿叶样品中四种黄酮苷总含量较为接近;山西晋中产香椿叶这四种黄酮苷的总含量最低,为6.45 mg/g,仅为安徽阜阳产香椿叶总黄酮含量的27.4%。安徽芜湖产香椿叶芦丁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含量均为最高;安徽阜阳产香椿叶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含量最高,其次为河北保定以及江苏镇江产的香椿叶;河南南阳产香椿叶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含量最高,其次为安徽阜阳产香椿叶。其次,以四种黄酮苷含量为依据,对九个产地香椿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九个产地的香椿叶中四种黄酮苷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利用最小显著差数法对这九种产地香椿叶的四种黄酮苷含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四种黄酮苷的含量在这九个产地之间P<0.05,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接着,对香椿叶中四种黄酮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1时,香椿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香椿叶中的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和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最后,采用组间联接法、欧式距离平方作为度量标准的区间,根据这四种黄酮苷含量,香椿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九个产地香椿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安徽阜阳产香椿叶,其四种黄酮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质量最佳;其次为河南南阳产香椿叶,其所含四种黄酮苷均相对较高,质量相对较好;其他产地的香椿叶归为第三类。3.双相酸水解-HPLC法同时测定香椿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建立了HPLC色谱分析条件,即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RP18(4.6 mm×150 mm,3.5μm),流动相为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A(75%),B(25%);5 min,A(70%),B(30%);15 min,A(60%),B(40%);25 min,A(15%),B(85%)。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10μL。进行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柰酚均在0.313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精密度实验RSD<2.5%(n=6),重复性实验RSD<4%(n=6),供试液在24 h内稳定(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范围内(RSD<4%)。构建了双相酸水解体系并应用于转化香椿叶黄酮苷获取槲皮素和山柰酚,首先对该过程中的取条件和双相酸水解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发现取时间2 h、料液比1:30 g/mL、乙醇浓度60%和水解时间1 h、水解温度80℃、盐酸浓度6%、样品量为100 mg、乙酸乙酯体积为10 mL时,所测得的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最高。然后,利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水解时间、水解温度以及盐酸浓度,最终得到最佳的水解条件,即水解时间为1.5 h、水解温度80℃、盐酸浓度4%。将新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槲皮素和山柰酚得率分别高了40.7%和52.7%,且所用的盐酸浓度更低。测定了九个产地香椿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发现九个产地中香椿叶的槲皮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山柰酚含量,且安徽阜阳产香椿叶槲皮素和山柰酚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其次为江苏镇江产香椿叶,而山西晋中、山东济南、江苏苏州、江苏无锡、河北保定、安徽芜湖、河南南阳产香椿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总含量接近,其中山西晋中产香椿叶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均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