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替代路径法的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wf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连续倒塌是由于偶然意外荷载等产生的结构局部破坏,并导致结构破坏向其他部分发展,最终导致结构大范围倒塌。由于初始破坏无法预测,本研究的目的不是如何控制或削弱初始破坏,而是在初始破坏发生的情况下,判断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的可能性,以及提出结构抵抗连续倒塌的措施。本文以规则建筑和不规则建筑为结构模型,采用替代路径法对其抗连续倒塌能力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抗连续倒塌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于规则混凝土结构,结构中上层单柱失效比结构底层相同位置单柱失效引发结构连续倒塌的风险较高。底层(或中上部楼层)角柱或中上部楼层长边边柱失效都会引发结构自上而下的连续倒塌,内柱或短边边柱失效不会引发结构的连续倒塌。2、按照DoD2010中动力放大系数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能较好的反映单柱失效瞬时结构的响应,而无法反映塑性铰的发展过程以及竖向位移的最终结果。3、在竖向承重构件失效情况下,X型拉结可以为结构提供替代荷载传递路径,有效减小柱失效瞬时结构的位移,抑制部分结构变形的发展,提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DoD2010中楼板内布置拉结有利于发挥楼板的薄膜效应,优于DoD2005中沿着梁布置水平拉结。后两种拉结方案对单柱失效瞬时节点竖向位移的影响不太显著,但能有效地抑制结构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抗连续倒塌能力,但效果不如X型拉结显著。4、对于L型不规则混凝土结构,首层外凸角处角柱失效比首层内凹角处角柱失效更容易引发结构的连续倒塌。在首层两个外柱同时失效情况下,梁、柱破坏,楼板发生坍塌,竖向位移呈加速增大的趋势,结构发生连续倒塌。首层内凹角处双柱失效后,相邻楼板容易发生坠落,从而引发局部连续倒塌,但破坏程度不及两个外柱失效工况。5、对于L型不规则混凝土结构,在顶层增加钢桁架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增强结构在局部破坏后的荷载重分布能力,从而提高其抗连续倒塌性能。增加梁柱配筋可以提高构件的强度,降低竖向承重构件失效的风险,同时降低结构在单柱失效情况发生连续倒塌的风险,但其效果不及在顶层增加钢桁架。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阐述地域差异的构成因素及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与应用,以期为园林的设计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基于城市双修,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风貌以实现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通过以生态可持续性为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在进行社会角色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既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化。在建设社会
2016年11月,《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际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发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由同体监督转向异体监督的重大政治改革。监察委员会应当创造性地开
基于新经济的改革形式下,社会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尤其表现在乡村景观的生态建设方面。由于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需要保持原
血站文化建设对于血站党建活动的开展有推动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血站科学发展的内在保证,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从基层党建出发推动血站文化的发展和丰富是所需要思考的课题。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