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能力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一度处于毫无节制的状态,当人们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已经激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现象的出现使人类品尝到了污染环境的恶果。我国在经历上一阶段“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之后,依靠资源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已不再行得通了,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认识到若不改变现状,资源和环境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条件后,我国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当前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维度的刻画独特性和完整性不足,物质流分析是以资源为核算主体,通过跟踪、追溯自然资源和物质进入经济社会系统的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计算物质在区域内的流量和转化效率而揭示物质流动特征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资源使用状况。因此,本文构建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传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直辖市,更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联结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是摆在重庆市眼前的重要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手段,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用频度分析选取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物质流分析法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构建了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由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子系统共22个指标构成;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物质流分析和循环经济评价(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格局分析)。通过对重庆市2007-2016年数据进行物质流分析,发现重庆市资源状况的好转主要依赖于废弃物的循环处理,即末端治理的方式。对重庆市2007-2016年数据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持续改善,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子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资源子系统提高幅度最大,速度最快;表明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资源状况的改善。对重庆市及其他全国26个省域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分析,发现重庆市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位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一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位于二类,循环经济综合指数位于全国第10名,属于中上水平。最后,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梳理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并从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对重庆市今后的循环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