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经验数据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财政补贴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政策,对于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对外贸易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财政补贴的引导性、管制性及选择性等特征,使得其实施效果经常背离政策制定的初衷,从而导致了诸多扭曲现象。由于不同发展阶段,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财政补贴的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有关财政补贴到底是否有效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答案,而是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财政补贴有效和财政补贴无效。当前,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财政补贴的政策效果如何,应实施怎样的财政补贴政策,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产出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对于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对于财政补贴是否能促进宏观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剖析,对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影响研究却仅是从绩效水平或创新等单一角度进行检验,而缺少对其全面、深入的刻画和计量验证,特别是缺乏对企业综合影响的全面分析。那么,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财政补贴的综合实施效果如何?特别是,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总体促进效果如何?进一步地,财政补贴影响微观主体发展的具体机制是什么?哪种机制对于提升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最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使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多维度地考察我国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分析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探讨加强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从而为新常态背景下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为深入探讨新常态下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一手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主要从财务绩效、生产率绩效和创新绩效三个角度出发,探讨财政补贴、科技创新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以及影响机制。CEES数据,不仅完整收集了企业各类绩效指标以及企业规模、所有制、利润等指标,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所获得的财政补贴、科技创新补贴等补贴类指标均有很好的数据包含,因此,对于本文从政府补贴视角研究政府干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完备的数据信息。基于CEES数据,本文进行了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的基本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具有较为明显的偏向性,且不同类型企业所获得的财政补贴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因而有必要分析财政补贴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异质性影响。本文通过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法(IV)以及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实证得出财政补贴对企业财务绩效、生产率绩效以及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采用不同的代理变量以稳健地分析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分组回归等方法对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财政补贴的作用在不同企业特征、不同行业特征的企业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对财政补贴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进行检验。从融资机制、投资机制以及研发机制等三个机制出发,本文分别检验了这三大机制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生产率绩效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机制检验中进一步加入了分样本回归检验,以更加全面和稳健地分析财政补贴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主要通过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支出和投资力度来影响企业绩效。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在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中的作用;针对不同特征的企业采用差异化的财政补贴政策,提升财政补贴的公平性;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建立财政补贴政策的退出机制;建立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活力的财政补贴机制。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背景和意义。对本论文的背景进行相关论述,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并初步确定本文的理论、实践意义及研究框架。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从财政政策与企业发展、公共财政与市场失灵两个角度深入剖析政府干预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地,从理论分析得出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短期及长期绩效的影响。第三章是我国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绩效的描述性分析。在对“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的搜集方法和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本文对于财政补贴的多项指标,以及企业绩效的各项代理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第四章是财政补贴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在进行企业财务绩效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对财政补贴是否能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组回归的方法探讨财政补贴对于不同特征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第五章是财政补贴影响企业生产率绩效的实证分析。在进行企业生产率绩效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对财政补贴是否能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率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组回归的方法探讨财政补贴对于不同特征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第六章是财政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在进行企业创新绩效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对财政补贴是否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组回归的方法探讨财政补贴对于不同特征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第七章是财政补贴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分析。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组检验等方法,从融资机制、投资机制以及研发机制这三大机制出发,对财政补贴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生产率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机制进行检验。第八章是政策与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表现如下:多维度地检验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不仅对财政补贴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更分析了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生产率绩效、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多维度地考察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财政补贴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地,本文对财政补贴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在对影响机制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对财政补贴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生产率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机制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财政补贴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本文采用了新的微观企业数据来评估我国财政补贴的实施效果。本文所采用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不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涵盖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相关信息,为本文研究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数据信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通过概述内蒙古鄂尔多斯分布有战国、秦、隋、宋、明五个时代长城的情况及其修筑的历史背景,详细描述鄂尔多斯高原传承至今的秦始皇跑马修边墙、孟姜女哭长城、昭君出塞、君子津传说、茶马互市、走西口、漫瀚调、鸡鸣三省、封贡互市明蒙商贸文化街等经典长城文化和传说,总结、分析出鄂尔多斯长城文化的多个特点和形成缘由,即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长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地区是我国农耕与游牧交错的典型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
群岛制度的意义在于保护群岛自身的整体性,以及由此而生的特殊的政治安全利益、环保利益和经济利益等。尽管,大陆国群岛与群岛国群岛存在同样的特殊利益,需要加以保护,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四部分目前仅能适用于群岛国群岛,而不能当然地适用于大陆国远洋群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制度设计上的空白。文章开篇介绍了群岛的概念及其制度演进,之后,从国际法的两个主要渊源入手,探讨了公约现有条款在远洋群岛的有限适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基于元素标记策略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逐步兴起,并发展成为定量生物分析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具有灵敏度高、动态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重现性佳、可多目标分析物同时检测、耐受复杂基质干扰等优点,同时所使用的元素标签廉价易得、性质稳定且生物相容性好,在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生命有机体的定量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基于元素标记策略的ICP-MS技术
今天,创新变得越来越开放,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源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且源于企业的外部联系。技术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内部技术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代价高昂,风险甚大。仅仅从内部管理知识限制了从外部获取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内部知识积累不是技术创新的唯一来源,借助网络关系持续地从外部搜寻新知识也很关键。企业通过网络关系被连接到更广泛的创新系统中,与关系伙伴共同面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通过网络关系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及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我国《商标法》在实施中显露诸多问题,因此第四次修订工作已经开始,此时有必要反思现行商标法中的问题。商标先用权是商标法律制度中一个细微之处,该问题的存在源于商标注册制下,有经营者使用商标但未申请注册,当该商标具有了一定的商誉之后,其他经营者就相同或近似商标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进行了注册,这就造成了在先商标与在后注册商标在商标使用上的冲突。为了防止消费者混淆
学位
精度作为地表覆盖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属性,对于精度的研究是地表覆盖产品生产与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相比于单时相地表覆盖类别精度,地表覆盖变化的精度特性更为复杂。传统方法通过混淆矩阵估计全局精度指标,然而精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性,现有研究已经将精度从全图推广至局域。因此本文的关注点聚焦于局域地表覆盖变化精度。精度评估与分析依赖于分布在空间上数量有限的参考样本单元。对于双时相变化精度评估,通常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