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幽门螺杆菌初步活性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因子。目前,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以3-甲基-2-己基喹啉酮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和改造,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  1.建立了喹啉酮类和喹啉酮类似物合成的方法:  1)喹啉酮类:通过格氏偶联,酰化,Aldol缩合等反应得到喹啉酮衍生物;  2)2-烷基喹唑酮:通过西弗碱形成烯胺,关环,亲核取代反应得到2-烷基喹唑酮;  3)1-(5-氯-2-羟基苯基)-2-甲基-1-戊酮:通过酯化,Fries重排反应得到1-(5-氯-2-羟基苯基)-2-甲基-1-戊酮;  4)2-烷基甲基硫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通过亲核取代得到吡啶醚/硫醚类衍生物,氧化得到吡啶亚砜/砜衍生物;  5)2-烷基吡啶衍生物:通过氧化,硝化,亲核取代,还原,Suzuki偶联等反应得到2-烷基吡啶衍生物。  2.完成了18个喹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采用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方法对合成的18个喹啉酮衍生物和活性构象吡啶衍生物进行结构确证。结构分别为分别为2-己基-3-甲基-6-羟基喹啉酮,2-己基-3-甲基-6,7-二羟基喹啉酮,2-己基-3-甲基-7-哌嗪喹啉酮,2-己羧基-3-甲基喹啉酮,2-己基-3-甲基喹唑酮,2-戊基-3-甲基-4-甲氧基吡啶,2-己基甲基硫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2-戊基甲基硫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2-丁基甲基硫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2-己基甲基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2-戊基甲基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2-丁基甲基醚-3-甲基-4-甲氧基吡啶,2-己基甲基亚砜-3-甲基-4-甲氧基吡啶,2-戊基甲基亚砜-3-甲基-4-甲氧基吡啶,2-丁基甲基亚砜-3-甲基-4-甲氧基吡啶,2-己基甲基亚砜-3-甲基-4-甲氧基吡啶-N-氧化物,2-己基甲基砜-3-甲基-4-甲氧基吡啶-N-氧化物,1-(5-氯-2-羟基苯基)-2-甲基-1-戊酮。  3.通过对18个喹啉酮衍生物及活性构象类似物进行体外活性评价,筛选最佳化合物:  筛选出了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效果优于阿莫西林的先导化合物。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以阿莫西林为阳性对照,对合成的18个喹啉酮衍生物及活性构象类似物进行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2-己基-3-甲基-6-羟基喹啉酮(2A)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最佳,效果优于阿莫西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Aβ(1-40)。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用Aβ(1-40)注入SD大鼠海马制备AD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β(1-40)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治疗组、牛磺酸小、中、大剂量组。阳性治疗组给予哈伯因治疗,牛磺酸小、中、大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1.6、3.2、4.79mM·kg-1·d-1)牛磺酸灌胃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络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子系统,它们能较好地满足企业联机事务处理(OLTP)的应用需求.但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企业需要利用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