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来发展的一个支撑点,私人慈善捐赠则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发展过程中遇到政府政策保障不足、慈善机构管理不力、公众缺乏慈善意识,对慈善的实施效果不满意等问题。本文以研究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为切入点,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初步介绍了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发展和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首先,文章从慈善的相关概念及其有关理论入手,初步介绍了慈善及私人慈善捐赠行为的概念,重点介绍了对私人慈善捐赠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包括:人性自私论、激励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依据各理论的内容阐述了其与私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理论关联,为促进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从国内外私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比国内外普通公民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捐赠水平、捐赠意愿、捐赠方式、捐赠途径、捐赠对象及慈善组织机构的运营模式,指出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私人慈善捐赠行为要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慈善。再次,问卷调查法是了解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特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文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及慈善的相关理论,指出了我国发展私人慈善应该具备的政策保障和组织管理水平,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私人慈善捐行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最后,为了解决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存在的问题,提高慈善实施效果在公众心中的满意度,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和私人慈善捐赠的现状,从国家、组织、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私人慈善捐赠行为零散、混乱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