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媒体对环境新闻的议题建构——以新浪网、人民网、中国环境保护网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经济政治发展和人民生活。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媒体对环境问题开始进行报道,环境新闻逐渐从边缘性话题成为了大众传媒的关注焦点。时至今日,我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环境新闻的报道已日渐成熟,伴随着高科技应运而生的网络媒体也开始加大对环境新闻的报道,并凭借多手段、多渠道等优势对环境新闻进行议题建构。  本文将运用议题建构理论,针对网络媒体对环境新闻的议题建构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文选取新浪网环保频道、人民网环保专题以及中国环境保护网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首先从报道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网络媒体议程设置进行分析;其次,在议程设置的基础上研究网络媒体环境新闻的议题建构形式;然后从话语建构的视角出发,总结出网络媒体在对环境新闻进行议题建构时采用了可持续环境话语、绿色意识话语和诗意话语三种话语。此外,本文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网络媒体在环境新闻议题建构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能为网络媒体环境新闻的相关研究作出一些贡献。
其他文献
论文以创刊于1934年的《青青电影》为研究对象,对《青青电影》这本印刷媒介进行分解,将其中的文字、图片、音乐三大媒介作为分析重点,了解各自在期刊中的特点与意义,从而更清晰渗
品牌是一座巨大的仓库,里面不仅储藏了其产品的功能性的特征,还储藏了品牌的意义和价值。原型的意向一直都是被各种品牌用来促销产品的,到今天这种手段成为了一种必然。一个品牌如果具有原型式的产品形象,那么它就能够直接跟消费者内心深处沟通,就能够唤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接纳,并且深化品牌对消费者的意义。在产品的功能性大量同质化的今天,有些已经拥有了一种普遍且强大的象征意义品牌就能够一直处于价值不菲的状态,而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居环境,但人类往往只关注到它的政治功能和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它作为传播和可沟通环境的社会性。事实上,城市是人类的沟通载体和交际网络,交流沟通也是城市及城
在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显著的背景之下,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不仅传递着商品的使用信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传播和教化。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竞争甚至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本研究选取安徽地区《合肥晚报》与《江淮晨报》这两份较有代表性的都市报作为样本,通过对两份报纸2010-2012三年的报道内容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回答“都市报低俗化的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党和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政策支持并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传媒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当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的体制改革与下一步的发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突发性事件在网络上可以迅速成为网络舆情事件。2016年2月的“上海逃饭女”事件事实虚构,却在网络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事件虽为假新闻,但其引发的社会讨论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