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并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居民消费进行了科学界定,对今后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做了基本设计。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连续多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持续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制度效应释放结束,经济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增速放缓。虽然中国的经济仍保持着较高速的增长,但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在二元经济典型的中国,过多关注基础投资本无可厚非,可经济的增长并不能长期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率维持在50%—60%,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近70%的水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和谐增长,转变为以居民消费为主要经济增长点。而这种转变有赖于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中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处于“断裂”的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呈现多种“断裂”或“割裂”状态,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呈现结构上的“割裂”特征。所以中国居民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和消费能力尚不足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本文首先论证经济增长应主要依赖于居民消费的合理增长,接着以实证研究为主来分析中国居民现阶段的消费需求与收入差距的情况,得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多元化是造成中国不能实现以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此,对中国居民的消费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认为居民的消费应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为主。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自由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等主要产业,从而提高中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技能。 目前已有的对中国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不足的论证,多是从具体政策层面进行探讨。这种探讨当然调整收入差距和扩大居民消费有一定的作用,但不从中国现实的深层次矛盾出发,只是在政策层面讨论,对问题的解决也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无助于现实矛盾的根本解决。 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原因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应是我国劳动者整体的素质技能和他们总体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矛盾造成的。我国劳动者整体上的素质技能还不是很高,这直接影响了由劳动者的劳动力发挥所形成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