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想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刑事和解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并产生了多种实践模式,西方对刑事和解制度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完善的理论,对于这些完善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当代社会,是否能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双重背景下生存,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当代中国已经深深嵌入世界结构之中,东方也好,西方也好,都已经构成我们的生活境遇,我们需要依托世界这面镜子来确立自己的制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来反思自己,同时,要依据对中国现实的问题处理的理论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本文通过价值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其实践经验特点,对其形成理论的优缺点予以分析。第二个部分侧重于结合我国刑法、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对刑事和解的价值予以分析,探讨在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第三个部分结合我国传统“和合”、“无讼”、“人本”思想等文化基础和我国社会存在的习惯、习惯法、民众的思想等社会基础,以及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第四个部分是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本文以“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的理论来设计刑事和解制度。主张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未成年犯罪案件,轻罪案件,对于重罪案件可以将刑事和解作为量刑的考量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产权战略在全球技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发达国家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同时,也致力于促进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的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我国于2008年出台了《
《三希堂法帖》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乾隆帝得到晋代王羲之(字逸少)《快雪时晴帖》、王献之(字子敬)《中秋帖》和王珣(字元琳)《伯远帖》墨迹三种,以为希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