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细胞因子激活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普遍存在的病理变化,在AMI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制备MI后CHF大鼠模型,观察MI后大鼠血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白介素1β (IL-1β)、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的变化、血BNP水平与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及大鼠非梗死区域心肌组织BNP mRNA和TNF-a mRNA表达,并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CHF的机制,探讨AMI患者早期血运重建后,血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患者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1.将AMI术后24小时存活的CHF大鼠随机分至心衰对照组、ACEI组,并设假手术组(正常对照)。术后24小时开始给药,ACEI组给予西拉普利灌胃;心衰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并计算心脏重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Angl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RT-PCR的方法,检测血TNF-α、BNP和IL-1β水平和心肌组织中TNF-α mRNA、BNP mRNA的表达。2.入选首次ST段抬高AMI住院患者114例,测定入选时,入院后1天和7天的血浆BNP水平,根据发病6h内PCI术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情况分为:开通组(69例)和未开通组(45例),入院后7天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后随访24个月,记录其临床事件(心源性死亡、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1.各组间和各组内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衰对照组大鼠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ACEI组较心衰对照组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对照组血BNP. TNF-α、ET-1、IL-1β、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ACEI组经西拉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仅血BNP、ET-1、TNF-α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上述指标升高,血BN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对照组和ACEI组心肌组织TNF-amRNA和BNP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ACEI组的心肌组织TNF-a mRNA和BNP mRNA表达较心衰均下降(P<0.05), AMI后心衰大鼠血BNP水平与其他因子(TNF-、ET-1、IL-1β、AngⅡ)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2.AMI患者开通组与未开通组血浆BNP水平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7天,未开通组血浆BNP水平较开通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三个时点检测的血BNP水平与LVEDⅥ、CK、CK-MB、cTnl等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负相关(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入院第一天BNP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数值(1nBNP2)及发病6h梗死相关动脉状态是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第一天的血浆BNP能够预测AMI后2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出现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其分界值为332ng/l时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3.3%。结论:(1)AMI后CHF大鼠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均显著增加。(2)MI后CHF大鼠血BNP、T-1、IL-1β、 AngⅡ、TNF-水平均显著升高,应用ACEI药物可以降低循环BNP、ET-1、TNF-水平,AMI后心衰大鼠血BNP水平与其他因子(TNF-、 ET-1、IL-1β、AngⅡ)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3)CHF大鼠心肌组织TNF-α mRNA和BNP mRNA表达明显增高;ACEI类药物应用2周后,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TNF-α mRNA和BNP mRNA的表达。(4)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BNP水平升高,且与LVEDVI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早期开通IRA可以降低血BNP升高的水平,支持早期开通IRA在保护左室功能及改善预后方面的重要性。(5)急性期血浆BNP水平是AMI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对AMI后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很高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