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回忆散文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数量浩繁,文字恳切,感情真挚,创作主题包含文化、社会、人生、情感、意识、哲学、艺术等多方面,其中以表达文化乡愁的作品不计其数,本论文选取鲁迅,周作人,丰子恺,叶绍钧,沈从文等人为代表,沧海拾珠他们的几篇回忆散文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忆儿时》、《藕与莼菜》、《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大致探究出回忆散文的写作大体表现为朴素回归型、游移反思型和永恒认同型三种创作形式。以这样的写作方式的作家的情感是为对过去的生活做出一种纯粹意识性的投射,实则一种有意义的文化情怀,由于现实的打击和挫败而鸵鸟式地选择躲到过去的生活中隐藏自己的心灵,安逸自己的心智,应是为首当其冲的情怀特征,与此同时,主观化、唯心化的怀旧主体常常依靠某种明确的客体和对象来树立自己的情绪,如作品中出现的乌篷船,野菜,藕与莼菜等,此类型的回忆与怀旧在主观情感上则呈现出一种满意和自足的状态。回归的批判与理想的追求则有如一对孪生兄弟,几乎同时地矛盾存在于怀旧主体的意念中,这种怀旧情绪在怀旧进行的过程中不依托于固定的客观实体,仅仅怀旧主体质疑于“过去是否真美,现实是否真丑”的纠结问题中,如中年的鲁迅回忆儿时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受佛家文化影响追忆儿时事情的丰子恺的回忆创作,都可以归为此类。另外,如深层次探究此文化乡愁现象的本质,文化乡愁中产生的怀旧的审美本质必然带给主体或主体所构建的客观实在以疗伤与修复的功能,重新审视与思考具有现实意义的怀旧问题是为其一,众多回忆散文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亦是容易被忽略掉的重要的一点,知识分子由于受到时代和历史的责任的使命感以及“精英意识”的自我认定,迫切地希望要求对自己的认同则是文化乡愁现象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认同包括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分的两个方面:身份认同、人格认同,选自从文自传中的单篇对幼时逃学和儿时趣事的描述,即为此类。而随之出现的怀旧消费现象尽管不会成为当下商品社会的主流文化消费的方向,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与文化,那么此现象也应当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