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汉军官员群体的研究只在一些相关的论著中被涉及到,还未被作为专题探讨。本文强调汉军官员的身份,且紧紧围绕此点探究这一官员群体在清前期的发展变化。汉军官员研究涉及诸多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其历史作用、最高统治者对其态度与政策、官缺与官员数量以及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主要是与满官、汉官的关系)。汉军官员的历史作用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决定其被任用的程度与势力的大小;在君权高度强化的清王朝,皇帝的态度与政策直接决定着汉军官员群体势力的发展;官缺与官员数量体现着汉军官员的权限与势力的强弱;与满官和汉官的关系体现了汉军官员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通过这些方面对清朝前期汉军官员分阶段进行考察,进而总结出这个长时段的汉军官员整体情况。
据此,论文包括绪论、正文五章及结语共七部分。
绪论阐明研究对象、意义、现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1章:渊源与起用——汉官到汉军官员的嬗变。追溯了汉军官员的前身是努尔哈赤时期的汉官,此时期的汉官先被重用后被疏远、打击。皇太极时期恢复并提升汉官地位,进而汉军八旗成立,将大部分汉官隶籍于此组织,这样实现了汉官到汉军官员的嬗变,汉军官员兴起。并指出汉军官员一兴起,就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官员群体。
第2章:得势与重用——汉军官员蓬勃发展。由于汉军官员兼具满汉文化的特殊性,所以,顺治朝他们备受重用。在入关作战、统一全国和巩固清初政权方面,汉军官员发挥了汉官和满官无法发挥的作用。同时新成份不断加入,壮大了汉军官员队伍。再者,汉军官缺的设立及汉军官员固定的除授升补系统,且汉军官员任职广泛,如此,汉军官员确定了重要的政治地位。这些皆说明汉军官员势力的发展。
第3章:整合与倚重——汉军官员“极一时之盛”。康熙初年,一些汉军官员依附鳌拜势力,还有一些参加三藩之乱,康熙帝通过清算、惩治这些官员,并且规范汉军官员行为、树立典范加以激勉,建立一支为政权发展可信用的汉军官员队伍,并在行政过程中倚重、宽容汉军官员,汉军官员获得了新的发展,“可谓极一时之盛”。
第4章:贬低与冷落——汉军官员势力下滑。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汉军官员的作用降低,雍正帝认为他们多数是平庸之辈,经常贬低、指责他们。此时,满洲人文化素质提高、汉人信任度增强,满官与汉官逐步替代汉军官员的作用。在官制改革中,汉军官缺所剩无几,汉军与汉人一起升补,汉军官员政治权力受到制约。汉军官员的铁杆后备力量(“汉军旧家”)也在衰落。这些都说明在清朝政治舞台上汉军官员逐渐失去了他们曾拥有的优势地位,势力开始下降。
第5章:失势与整顿——汉军官员的衰萎。汉军官员在乾隆帝的心目中越益平庸,《贰臣传》的修纂、包衣势力对汉军官员的冲击,还有为了解决八旗生计问题而允许汉军六品以下官员的出旗和驻防汉军官员的出旗或另补,八旗内汉军官员数量也在减少,这些都说明汉军官员无论在势力上还是在地位上都进一步下降和削弱,嘉庆、道光两朝更是每况愈下。
结语:从少数民族政权任用汉人方式考察,清朝的汉军官员是特殊的官员群体。在清朝的政治体系中,汉军官员显示了不同于满官和汉官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顺治、康熙两朝尤为明显,而从雍正朝至道光朝日益退化而不明显,汉军官员与汉官日益相近。分析并指出了汉军官员命运沉浮虽与自身的因素有关,但主要由满洲统治者政策决定,究其根源是清朝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因素决定的。最后指出汉军官员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且在清朝的强盛过程中发挥其特殊作用,反映了满洲政权由东北一个地方政权发展壮大而成为统治整个华夏的全国性稳固政权;而汉军官员衰弱反映了清朝发展到鼎盛时期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情况下,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最高统治者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对汉军官员的整顿,使介于满官与汉官之间的汉军官员群体不仅逐渐萎缩,而且日益与汉官趋同,相反满洲人任职却不断扩增,官员结构中满官比例愈来愈大。清朝官员结构的此种变化及相应产生的结果,昭示着清后期历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