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展开研究的,城镇化是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只有大力促进城镇化发展,才能稳妥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工业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要求。重庆拥有独特的城乡背景,表现为既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特大型城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二元经济特征的存在也使得重庆各个经济地区间的城镇化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一小时经济圈地带城镇发育较完善,而东部两翼地区却发展相对落后。二元经济结构也突出的反映在重庆产业结构方面。重庆自1990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趋向合理,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优化了重庆的产业发展结构,但第一产业仍存余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有效地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中去,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成为了研究的关键。本文根据重庆市1990-2008年的数据,对重庆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分别进行了特征性的描述,并对目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别进行了概述。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化户籍制度因素、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是难以实现重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紧接着,本文利用现代计量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选取城镇化、非农产业产值结构、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三个衡量指标并对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分析,得出结论:重庆市城镇化、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非农产业结构之间不存在短期的均衡关系;但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是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非农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Granger原因。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外部冲击都会对城镇化带来同向的影响,滞后期为3年,从第4年开始便会对城镇化产生持久稳定的拉动作用。城镇化对于非农产业产值也具有明显的正冲击,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长久的持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