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国际协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对会计国际协调化这一趋势的办法是全盘吸收或是有选择的吸收。在进行决策之前,首先应该了解我国本土和国际两种会计标准的差异,并且确定哪一种会计标准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
本文在对两种会计标准具体规范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会计标准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国际会计标准越来越强调“公允价值”,而我国会计标准更加侧重于“原始账面价值”;对于那些容易被管理当局进行盈余操纵的会计事项,我国会计标准尽量绕开“利润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而国际会计标准不区分交易形式,根据交易实质确认损益。另外,通过剖析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报表要素和分析知识经济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得出结论:引入公允价值模式是知识经济的必然。
本文以2001~2003年沪、深两市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两种会计标准下披露的会计信息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且运用三个模型分别对A、B股两个市场的市场数据——回报率和市场价格和会计信息——净利润和资产负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两种会计标准下提供的会计信息仍然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会计标准下披露的净利润小于国际会计标准下披露的净利润,我国会计标准下披露的净资产大于国际会计标准下披露的净资产;我国会计标准下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具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国际会计标准下披露的资产负债信息具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国际会计标准下披露的综合信息较我国会计标准下披露的综合信息具有略强的价值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