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全世界及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目前胃癌的病死率仍占各种肿瘤的首位,外科手术目前仍然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那些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来说,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会增加手术损伤,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方法,来指导淋巴结廓清范围。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为此提供了可能。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准确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使阴性病人免于常规的淋巴结廓清。近年来次项技术在乳腺癌、外阴癌、甲状腺癌、头颈部鳞癌及其他一些肿瘤中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做了许多研究。而此技术在胃癌中的应用,目前只有日本几位作者有过报道。本文通过运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对38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判断前哨淋巴结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能力,以确定此技术在胃癌治疗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38例病人根据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按肿瘤浸润深度分组:T1期13例,T2期17例,T3期8例。对于有远处转移,病灶侵及周围器官,有腹腔内手术史,过于肥胖者不在本研究之内。采用生物染料的方法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手术开腹后,用1ml注射器抽取约1ml亚甲蓝(methylene blue)注射液,于原发肿瘤处周围选取4点,将染料注于浆膜下,每点0.1ml~0.2ml,总量约0.5ml~0.8ml,即可见到数条蓝染的淋巴管由肿瘤局部向远处延伸,循蓝染的淋巴管即可找到蓝染的第一站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术后将所有前哨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结即非前哨淋巴结行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及细胞角蛋白CK-19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以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其中有9例于术中取SLN行冰冻切片检查.包括T1期3例,T2期5例,T3期1例。切除的胃标本常规病理检查,以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 结果:38例患者中,全部检出SLN,检出率为100%。共检出SLN86枚,每例1~4枚,术后于切除标本解剖出各组NSLN,共693枚(16~27枚)。送检淋巴结共779枚。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38例患者中,检出淋巴结转移病例16例,阴性22例,淋巴结转移率42.11%(16/38),送检779淋巴结中,检出癌转移淋巴结58枚,淋巴结转移度7.45%(58/779):CK一19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18例,淋巴结转移率47.37%(18/38),检出转移淋巴结87枚,淋巴结转移度11,17%(87/779)。两种病理学检查方法比较:淋巴结转移度相比显著性差异(xZ=6 .26 0.025<P<0.05),但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梦司.2129P>o .05)。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的9例中,有3例证实有转移,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转移阴性的6例中,有2例被壬正染色和CK一19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移阳性,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判断SLN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60%(3/5),假阴性率为40%(2/5),准确率为77.78%(7/9)。在出现SLN的各组淋巴结中,SLN的转移度高于所有送检淋巴结的转移度(t=2434P<0.05)。检出前哨淋巴结以胃大小弯的淋巴结最为多见,SLN大多只出现于第一站淋巴结92.11%(35/38),少数出现于第二站淋巴结7.89 (3/38),其中一例仅出现于8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预测淋巴结癌转移情况的敏感性、假阴性率、准确率在T:组中分别为100%、o、100%:在T:组中为87.5%、12.5%、94.12%;而在T3组中分别为71.43%、28.57%、75%。 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的方法术中定位淋巴结为可行的SLN术中定位方法。对送检淋巴结采用细胞角蛋白(CK一19)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进行检查,能发现更多的转移淋巴结,能够准确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对微转移灶的漏诊,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出现SLN的各组淋巴结中,SLN的转移度高于所有送检淋巴结的转移度,表明SLN是首先直接接受原发性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也就是说SLN为各组中最易受累的淋巴结。在早期胃癌(T,)中,前哨淋巴结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O,因此前哨淋巴活检技术可以安全应用。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前哨淋巴结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准确率逐渐降低,假阴性率增高,应用此技术的危险性增大,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在T3、T4期胃癌患者中不宜应用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