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模拟了大豆、玉米两种作物连作、轮作和混作三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区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根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物(DOM)组成和土壤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同时也测定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大豆、玉米植株苗期的干物重及氮、磷、钾积累量。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在前茬作物为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上分别种植大豆、玉米和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模拟了大豆、玉米两种作物连作、轮作和混作三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区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根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物(DOM)组成和土壤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同时也测定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大豆、玉米植株苗期的干物重及氮、磷、钾积累量。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在前茬作物为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上分别种植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玉米轮作和混作都能够不同程度上提高根区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
其他文献
基于黑龙江省黑土区24个市县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机制法”计算了该地区玉米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利用趋势性分析,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玉米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了气象因子与玉米生产潜力的相关性。通过二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玉米生产潜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黑土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
遥感和作物生长模型是对作物进行长势监测的重要技术与手段。但作物参数遥感反演一般为基于统计的半经验或经验模型,缺少机理性分析,虽然能体现作物长势的空间变化,但缺乏时间连续性;而作物生长模型虽具有较为明确的机理解释,能良好地、时间连续地反映作物生长发育的完整过程,但模型复杂、参数较多且难以获取,无法描述作物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因此,使用数据同化的方法,将遥感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有助于实现两种技术的优势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水分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本研究拟以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典型作物大豆(Glycinemax)和外来杂草反枝苋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降水年型下(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的水分波动模式(高水量模式、中水量模式和低水量模式),研究不同物种竞争组合(单栽大豆、单栽反枝苋、大豆和反枝苋混栽)条件下,
杂交水稻的品种纯度是判定种子质量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不育系特别是两系不育系易受遗传等内在因素和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育性少量回复造成杂种纯度下降。用苯达松敏感不育系配置的组合,即使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部分不育系出现少量自交结实,在大田生产中仍可通过苗期喷施苯达松去除不育系确保杂交稻田间纯度,减少损失。本研究利用辐射技术对二个水稻不育系进行诱变,育成了苯达松敏感突变体
本文采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对药用植物人参中与miRNA调控相关重要蛋白Argonaute1(PgAGO1)的基因进行了克隆。从人参叶片中克隆PgAGO1的全长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人参EST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方法对PgAGO1的cDNA全长进行克隆,并对PgAGO1蛋白的结构、功
甘草种子来源于野生,自然条件下甘草种子的结实率仅为10%-20%左右。如果能够找到自然条件下甘草种子结实率低下的原因,并进行合理的人工干预,则甘草种子的生产能力将会大幅度得到提高。针对甘草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结实率低,败育率高的问题,本论文一方面从解剖学角度,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草小花以及人工授粉小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方法,研究甘草有性生殖发育全过程;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于甘草幼英期,采用样方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金银花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丹毒,蜂窝状组织炎,痢疾等多种疾病,有“中药之中的青霉素”之称。由于其广泛的药效及显著的疗效,使金银花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一些药效较低,形态相似的金银花近缘种也被作为药用植物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包括灰毡毛忍冬L. macra
大气中臭氧浓度降低,使到达地面的UV-B辐射增强,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试验以大豆东农42和大豆东农47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自然光条件下和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在苗期和开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LaCl_3溶液和CeCl_3溶液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诣在探索减轻紫外辐射伤害的新途径,筛选喷施稀土溶液的最佳时期及浓度,
由于玉米幼胚培养出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继代和再生能力,因而被经常用做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由于基因型是影响玉米幼胚培养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受体材料局限于A188、B73、综31、HiⅡ等少数几个品种。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的数量性状。我国拥有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如果能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筛选出幼胚培养效率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能力强的材料,对
本研究是以大豆、玉米的混作作为研究的对象,是采用田间的小区试验,设有2种种植的方式和3个氮素水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大豆与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养分的吸收利用、作物的产量、土壤无机氮和土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如下:1、混作对大豆、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大豆、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积累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基本相似的。在混作中,混作处理的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