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家庭化”转移,随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由于没有流入地的户籍,广大农民工子女就学面临着机会不足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对此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实施效果都欠佳,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如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作为研究的主题,就非常有必要。更何况,当前理论界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口学等角度展开的,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特定区域的现状进行描述。因此,本文另辟蹊径地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具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毕竟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解决,“财”是一个轴心因素。本文首先就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的现状分析,包含了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的需求以及供给程度,供给不足的原因剖析。二是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的路径及选择,主要解决的是应该由谁来提供的问题。三是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的基本构想,包括供给模式的具体设计以及使该模式有效运行的一些必要条件分析。本文认为,义务教育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正外部性以及能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决定了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必须是以政府为主体。政府增加供给的路径有多条,根本方向是调整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构建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但在目前的客观条件限制下,“流入地和中央政府双主体”是最合适的途径。同时,考虑到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复杂性,还需积极转变流入地政府观念,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联系,有效管理和扶持民工子弟学校,以保障双主体模式的有效运行,最终较好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