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对人体的潜在健康影响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氯消毒是应用最广泛的消毒方式,但是采用传统氯消毒工艺的净水厂中易出现部分DBPs超标的问题,采用液氯消毒工艺的水厂厂区液氯储存单元同时还有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风险,虽然水厂消毒工艺的改造在国内外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从多个方面较为客观综合的对比评价不同消毒方式在特定水厂中的应用效果是较为少见的。本论文针对H市P净水厂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应用效果的对比与评价问题,首先,对液氯消毒期间该饮用水系统DBPs生成情况分析,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TCM),三氯乙醛(Chloral hydrate,CH),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A)和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DCAA)主要DBPs,其中CH质量分数最高(39.60%),通过分析水厂出厂水DBPs在季节间,季节内和年际间的时间差异性规律,其浓度水平存在季节间差异性(其中CH平均浓度在秋季最高为26.00μg/L,春季最低为14.83μg/L),但在两两季节间存在差异不显著的情况,DBPs浓度水平在季节内和年际之间的差异性基本不显著。原水不同时期的水质特点可能对DBPs的季节间差异性产生影响,原水CODMn和色度与水厂出厂水DBPs浓度水平变化情况相关性较高(相关性r分别为0.517和0.458),由于P水厂水源为湖库型水源,具有一定调蓄涵养能力,且库区距水厂距离较远(180 km),H市月降水量对水厂出厂水DBPs浓度水平的影响存在两个月的延后期(r=0.466),DBPs浓度水平在边际状态和干旱状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DBPs平均浓度分别为70.15μg/L和60.33μg/L),但在非干旱状态显著降低(总DBPs平均浓度为39.29μg/L)。其次,明确P水厂液氯消毒期间的主要问题,一是厂区氯气储存单元为危险化学品二级重大危险源,二是水厂出厂水存在CH超标风险(>10μg/L),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可省去水厂投碱环节,且出厂水DBPs浓度水平略有降低(CH平均浓度分别为21.4μg/L和17.7μg/L),同时,各DBPs浓度水平虽然存在癌症风险,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氯胺消毒较次氯酸钠消毒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水厂出厂水DBPs的浓度水平(反应4 h后CH浓度水平分别为5.88μg/L和16.10μg/L),不同有机物组成的水体DBPs的生成情况不同,但在上述所有情况中,随着实验水体与水中余氯接触时间的延长,DBPs均有持续生成趋势。最后,通过上述研究,初步确定水厂消毒方式改造方案,改造过程分两阶段完成,近期先完成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建设,远期考虑硫酸铵投加设备的安装,进而完成最终氯胺消毒工艺的转换,两阶段工程总投资为708.6万元,次氯酸钠和氯胺消毒的吨水单耗分别为0.043元/m3和0.044元/m3,液氯消毒吨水单耗为0.026元/m3。P水厂改造前后消毒方式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氯胺消毒方式较液氯消毒方式存在显著优势,氯胺消毒综合效果评价最优,在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方式确保水厂安全生产之后,建议早日将硫酸铵投加系统的建设纳入到水厂未来建设计划之中,确保水厂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