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肠病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对其缺乏特异性治疗。于世家教授在其从事内分泌临床及科研工作的二十余年中,认为糖尿病肠病属中医“消渴”并证的“泄泻”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致使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而脾主升清、运化,脾阳不足,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反降,津液趋下,注入大肠而腹泻。在治疗上,于师常用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并用补骨脂、淫羊藿等温和补阳之品。同时重用薏苡仁、苍术、砂仁等健脾化湿之品做到标本兼治。对于暴泄患者辅以莲子、肉豆蔻等涩肠之品以急则治其标止泻。 前言 糖尿病肠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给其带来很大痛苦。西医对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故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糖尿病肠病属中医“消渴”并证的“泄泻”范畴,于世家教授在其从事内分泌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二十余年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现将于教授治疗糖尿病肠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肠病属中医“消渴”并证的“泄泻”范畴。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甚时可达日数次至十数次,甚至大便失禁,并伴有倦怠、乏力、腹胀等症,而西医便常规、结肠镜等理化检查未见异常。于师认为,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致使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而脾主升清、运化,脾阳不足,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反降,津液趋下,注入大肠而腹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言:“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故脾肾阳虚乃为糖尿病肠病之病因,而脾胃虚弱,清阳下陷则是其病机。 二 辨治用药特点 于师指出:“糖尿病肠病的治疗重在温肾健脾、化湿止泻,兼用涩肠之品,以达到标本兼顾。”故在临床中常用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对于补益肾阳,于师善用补骨脂、淫羊藿等温和补阳之品,而不用肉桂、附子等峻补之品。于师认为,对于脾肾阳虚而无伤阴津者可用肉桂、附子等峻补之品,而久泻之人,必兼有伤阴,如用刚燥之剂,虽温阳作用强,但恐有伤阴之虑,而补骨脂、淫羊藿等为温和之剂,补阳同时又不伤及阴津。在温肾健脾同时又重用薏苡仁、苍术、砂仁等健脾化湿之品起到标本兼治作用。如张杰聪在《侣山堂类辨·消渴论》中认为:“有脾不能为其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凉治渴,不知脾喜燥,……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辅以莲子、肉豆蔻等涩肠之品以起到急则治其标的作用,但同时于师又指出涩肠药物的应用应泻停即止,防止过度应用导致便秘。另佐以五味子、麦冬等养阴之品以滋养阴津。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白术、薏苡仁、苍术等药物不但具有健脾益气、燥湿止泻之功,且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于师在临床治疗中体验到糖尿病肠病多发生于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合现代医学糖尿病肠病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认为糖尿病肠病患者“久病入络”,故与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