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汉德克早期作品中的反侦探艺术研究——以《推销员》、《守门员》和《短信长别》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dsa4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著名作家彼得·汉德克是位多产的作家,其前后期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风格。早期的作品犹以“反叛”著称,《推销员》、《守门员》和《短信长别》是其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都采用了“反侦探”的艺术手法。  这三部作品都讲述了谋杀、追踪等故事,具备传统侦探小说程式化的侦探故事模式、离奇的情节、悬疑的气氛、注重推理以及重视细节、简洁等特征。然而又在一些方面迥异于传统侦探小说,如不像传统侦探小说那样有一个神通广大侦探,这三部作品中的侦探或不清晰或不确定,在《守门员》中甚至是缺席的,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侦探形象;不同于传统侦探小说有一个柳暗花明、水落石出的结局,这三部小说都采用了开放的文本结构,把案件的悬疑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解释;此外,在表达手法上,作者采用了诸如碎片化写作、跨体裁写作、互文性以及元小说等后现代写作技巧。  汉德克采用了侦探小说这样的通俗体裁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沉重的、严肃的。作家旨在通过谋杀、追踪的情节气氛表达后现代人类的生存危机,并达到明白自我、认识世界的目的。具体体现在小说中主人公们对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无法感知和恐惧,且深受语言的折磨并积极追求自我,寻找内心的和谐等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语言学、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微博语言特征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微博语言的相关理论,通过大量的实例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
上世纪末,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成为子课题的一名实验教师,受益匪浅。经过多年的实践,意识到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一篇课文的时间、地点、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