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2003年2月,曲阜市被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之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曲阜市在方案设计、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十年的努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规范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空前发展,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筹集成本过高、人均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基金结余没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等等。在此基础上,为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的评价曲阜市新农合运行情况,已是当务之急。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曲阜市新农合各项政策、参合、基金筹集、补偿情况等,了解曲阜市新农合运行的整体效率和现状,发现新农合运行方面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规范新农合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为下一步曲阜市乃至全省、全国新农合的健康运行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曲阜市2003年来新农合各项制度政策、相关报表,提取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对参合率、人均筹资水平、基金结余、参合农民受益率、实际补偿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资金构成比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对2011年全年运行数据进行评价,提出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结果自2003年曲阜市实施新农合以来,参合率稳步提高,从2003年的76.68%,到2008年开始稳定在98%以上;筹资水平大幅度提升,2012年达到2003年的15倍,其中财政补助增加迅速,2012年达到2003年的24倍;新农合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网络直报点达到269个,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直报;报销补偿方案更加细化,报销比例逐年增高,住院受益率从最初的2.09%,2011年超过8%,门诊受益率稳定在90%以上,参合农民收益面逐渐扩展,参合农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对新农合政策实施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但是研究发现,新农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筹资及运转费用过高,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过大;医疗费用上涨过快,门诊、住院次均费用,2010年分别增长了131.2%、70%,2011年分别增长16.9%、10.5%;参合农民到县域外就诊受益人次及住院补偿资金构成比均呈上涨趋势,与公立医院改革要求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要求背道而驰;各乡镇资金基金使用率不平衡,补偿费用更多的集中于高收入人群;对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服务底数测算不够明晰,基金结余没有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总结。结论与建议曲阜市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具体表现为:参合率逐步提高,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农民报销及时方便,同时健全管理经办体系,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如筹资困难和运行管理费用过高,长期稳定的缴费机制尚未建立,体制不顺,存在管办不分离、监管不力的现象,补偿机制还有待完善,医疗费用上涨较快,乡镇之间基金使用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提出以下建议:创新筹资方式,建立与医疗费用自然增长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从而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平稳运行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金监管,提高保障水平;稳步完善新农合补偿政策,合理扩大受益面,增强新农合制度的吸引力;采取总额预付、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付费等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要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