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新教材、新标准、新教法、新理念等对广大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如何顺利实现新旧课程的过渡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学科特点,以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最优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尝试,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巴班斯基以方法论为基础,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他虽然也指出了这一方法体系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只有把两者融和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的最终实现。但他的理论仍然是把教师活动做为论证的重点,所有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提出的,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体现。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已不太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都把学生看做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本文以上述三种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各自的特征及它们与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关系,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优化课堂教学;在化学总复习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信息的多项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化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对两个平行班2005年中考化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最优组合来进行化学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和主动性的发展、利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利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